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70年年均增長15.6% 去年三產佔比達59.3%

投資助力高質量發展(經濟新方位·70年數據說明什麼)

本報記者  李心萍
2019年08月10日03: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沈亦伶

  我國深入發掘內需潛力,經濟增長向消費、投資、出口三大動力協調驅動轉變,有效投資與消費升級良性互動局面正逐漸形成

  優化投資結構,要增加有效投資,要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促進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從手工作坊到現代化工廠,從一窮二白到擁有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快速增長,有力帶動經濟增長,擴大了生產能力,拓展了居民生活空間。進入新時代,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如何繼續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如何讓投資引擎保持平穩有力?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

  有效投資與消費升級良性互動局面正逐漸形成

  70年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6%。2018年,全國資本形成率為44.9%,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4%。“從供給側看,投資是我國生產能力提升、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推進的主要動力源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員許召元說。

  看數據,1953—1980年,全國全民所有制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7%,建成一批國家工業化必需的冶金、汽車、機械、煤炭、石油等基礎產業項目﹔1981—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1.1%,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變為優勢支撐﹔2013—201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7%,我國成功成為擁有全部工業門類、20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首位的制造業大國。

  “從需求側看,投資是我國實現經濟騰飛重要的力量和支撐,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許召元說。

  雖然經過長期的投資高增長,投資效率處於下降趨勢。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發掘內需潛力,經濟增長向消費、投資、出口三大動力協調驅動轉變,有效投資與消費升級良性互動局面正逐漸形成。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立峰表示,當前,我國的投資越來越貼近消費需求,越來越接近市場要求,為消費升級提供了支撐保障。綠色、安全、提供更好消費體驗的高端投資正逐步增加,提高了相關領域的供給能力﹔養老、家政、育幼等生活服務的投資增加明顯,彌補了社會領域的供給短板﹔投資越來越向新型基礎設施、研發設計、物流、信息服務等高附加值領域集中,幫助提高了產品質量,更好服務於新消費。“反過來,實現消費升級,進一步做大做強國內市場,才能創造投資需求,為有效投資提供發展空間。”許召元說。

  三產引領地位日趨鞏固,穩定制造業投資作用關鍵

  “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二產業投資活力有效釋放,推動中國制造業水平不斷提升。近幾年來,第三產業投資快速增長,比重穩步提升,在投資中的引領地位日趨鞏固。”許召元說,2018年,第三產業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59.3%,比第二產業投資高22.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發展壯大,帶動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明顯提高,201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達52.2%。

  對此,劉立峰表示,第三產業領域眾多,既有關系人民基本需求的教育、衛生、居民服務等領域,也有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能源、交通、通信、水利、市政等基礎設施行業,還有促進技術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高的科技、健康、文化等部門。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物質文化需求不斷升級,第三產業的投資需求將不斷擴大。因此,投資重心從第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有一定的必然性。

  “從第三產業投資結構看,涉及水利、環保等基礎設施以及教育、衛生、文化等消費升級重要方向領域的投資增速較快,這與我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趨勢密切相關,未來還將持續穩步提升。”許召元說。

  劉立峰也表示,雖然我國第二產業投資成績斐然,但仍有許多短板,在一些關鍵技術、核心部件上仍存在“卡脖子”問題,必須保持制造業投資的一定份額,方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出,穩定制造業投資。“穩定制造業投資是我們一以貫之的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說,尤其是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在優質產能擴大、產業結構升級、彌補發展短板過程中,投資同樣具有關鍵性作用。

  提高效率優化結構,補齊軟硬短板

  隨著中國經濟邁入新的發展階段,投資也將穩定在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增長速度。我們怎樣才能繼續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

  “提高投資效率、優化投資結構。”許召元說。要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率,就要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用好民間投資,同時創新體制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加入政府投資項目,提高政府投資的效率。

  優化投資結構,一方面要增加有效投資,幫助制造業實現從中低端到中高端的升級,提升我國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擴大有效供給。“尤其是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實體經濟的成本,促進、引導民間投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許召元說。

  另一方面,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促進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2013—2018年,我國高技術產業投資年均增長16.9%,增速比全社會投資高6.2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年均增長15%,增速比全部制造業投資高5.4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年均增長20.3%,增速比全部服務業投資高8.2個百分點。“尤其是在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還需要國家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並做好政策銜接工作,保持政策連貫性,為新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劉元春說。

  同時,投資還應專注在補短板領域,不僅要補齊信息網絡、高速鐵路、貨運鐵路等硬短板,還要補齊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軟短板。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此次會議列出的補短板工程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大,且基本都與消費升級有關,以投資促消費,以消費帶投資,實現投資與消費的良性互動。”劉立峰說。

  此外,要堅持虛擬經濟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暢通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渠道,保障有效投資的資金來源充裕。防范各類債務風險,遏制市場過度投機,防止“脫實向虛”。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10日 02 版)

(責編: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