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1+1>2”,央企重組漸次落地(銳財經)

本報記者  李  婕
2019年08月10日03: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籌劃戰略性重組﹔多家中央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牽手”整合……近期,央企重組動作頻頻。分析指出,央企兼並重組是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其漸次落地意味著相關改革工作正穩步推進。當前,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正不斷優化,未來重組企業將有望充分發揮協同效應,提升整體競爭力。

  國資委監管央企降至96家

  推動中央企業兼並重組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一大看點。

  以不久前批准實施的保利集團和中絲集團重組來說,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麗莎認為,這是一種典型的“大”吞“小”的兼並方式,旨在通過產業鏈重組,提高經營效率,按照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原則,強化雙方主業核心能力、實現業務資源協同共享。

  為提高中央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國務院國資委自成立以來一直在推動央企兼並重組。截至黨的十八大前夕,央企數量已從196家減少到116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更將兼並重組作為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點,以解決國企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國有資本布局結構不合理、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同質化發展等問題。經統計,到目前中央企業進行了21組39家企業重組,此次保利集團和中絲集團重組實施后,國資委監管的央企數量減少至96家。

  央企之間的重組之外,央企和地方國企之間的整合動作也不少。今年6月以來,已有安徽、遼寧、雲南等地國資宣布與央企合作,對地方國企進行重組。此舉也被認為將更好發揮地方國企的資源優勢和央企在管理、產業方面的優勢,提升整體競爭力。

  重組動作為何在近期集中呈現?“企業重組需要前期的申報、審批等系列流程,許多工作和計劃是從去年或年初就開始做的,到年中落地,這說明相關改革工作正穩步推進。”周麗莎對本報記者表示。

  改革路徑逐漸明晰

  隨著央企兼並重組工作向前推進,相關改革路徑逐漸明晰。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彭華崗此前表示,大體上形成了戰略性重組、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專業化整合3種重組方式。

  “橫向合並”強化規模效應。比如寶鋼和武鋼都是鋼鐵企業,它們的重組一方面推動鋼鐵去產能,兩家企業重組以后化解鋼鐵過剩產能超過1500萬噸﹔一方面提高企業的發展質量,重組以后企業鋼鐵產量居世界第二,特別是高端碳鋼產品產量超過3000萬噸。類似的“南車”和“北車”、中遠和中海運的重組,也在這方面發揮了很好的規模效益協同作用。

  “縱向聯合”實現優勢互補。中國國電和神華集團的重組實現煤電一體化運營,探索解決長期以來困擾行業發展的煤電矛盾。中電投和國家核電的重組,形成了技術開發、工程建設、投資運營一體化的核電產業鏈。

  專業化整合優化資源配置。中國鐵塔通過整合三大電信運營商的鐵塔及附屬資源,有效減少了重復投資。據統計,新建鐵塔減少了62.8萬座,相當於節約投資1120億元,節約土地3.1萬畝。

  當前,國資委還將積極穩妥推進裝備制造、船舶、化工等領域企業戰略性重組,持續推動電力、有色金屬、鋼鐵、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專業化整合。

  成熟一戶、推動一戶

  央企普遍體量比較大,整合過程也比較復雜。“企業重組只是第一步,我們還要高度重視重組以后的融合工作,不僅要做到資本合、資源合、組織合,還要做好思想合、戰略合、管理合,實現‘1+1大於2’的重組效應。”彭華崗強調。

  以總部整合來說,重組后的企業往往需要破解“機構設置難、干部安排難、員工安置難、管控調整難”的問題。不同企業需要結合實際,探索新設總部、創新整合等方式。例如,中國遠洋海運採取新設總部的方式,新公司總部由兩個集團總部人員組成,不以一方為主,在干部安排上做到充分平衡。

  在業務方面,一些企業重組前存在的重復投資、惡性競爭、力量分散等問題也要有效解決。例如,中國中車集團將解決海外的過度競爭作為整合第一要務,通過制定規則、加強統籌等舉措,2015年-2017年累計實現境外銷售收入比重組前3年增加34.9%。港中旅與國旅重組后,加快剝離鋼鐵等非主業,大力發展旅游、免稅品等業務,主業經營能力和規模實力顯著增強。

  “企業整合,如何由‘整’到‘合’,真正形成合力,是需要在后續工作中好好謀劃的。但從已有的重組案例來看,大多數企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可以實現‘1+1>2’的。”周麗莎說。

  國資委明確,下一步將按照市場化原則,成熟一戶、推動一戶,積極穩妥地做好央企重組整合的工作,推動企業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競爭力。

(責編: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