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年內第二次全面降准16日落地 誰受益?之后還有啥?

2019年09月16日07:47 | 來源:中新經緯
小字號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16日電 (張澍楠)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央行決定於今日(16日)起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自今年1月后,第二次宣布全面降准。

“全面降准+定向降准”雙箭齊發

在國常會議提出要“及時運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兩天后,降准來了。9月6日,央行宣布將於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此外,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准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其中全面降准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定向降准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該負責人還稱,此次降准可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來源,還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

這是央行2019年內第三次降准,也是第二次全面降准。今年1月,央行宣布全面降准1個百分點﹔5月,央行決定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准備金率。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此次降准力度有3點超預期之處:一是未提及降准后到期MLF不再續作,這意味著9月到期的MLF仍可能縮量續作﹔二是同時宣布全面降准與定向降准,釋放資金量達9000億﹔三是雖然降准時點與9月稅期重合,但9月並非繳稅大月,繳稅對於流動性的沖擊是暫時性的,降准釋放的卻是長期資金。

東北証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對中新經緯客戶端稱,降低存款准備金率與利率LPR市場化改革一起成為央行進行調控的主要工具。降准或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政策對沖工具,為了應對復雜化的國際環境以及潛在的經濟風險,預計未來降准仍有空間。

中信証券研報認為,定向降准選擇省內經營城商行,既旨在解決流動性分層問題,有助於實現流動性精准投放。另外,此次選擇省內經營城商行降准亦是正向引導區域性銀行聚焦當地,預計鄭州、青島、西安、蘇州銀行有望享受此次定向政策。

如何影響股市、樓市、債市

股市方面,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發現,2018年以來已施行5次降准,前4次降准正式生效當日,A股上証綜指和深証成指均以綠盤報收。2019年的首輪降准分兩次完成,生效當日上証綜指和深証成指均以紅盤報收。

萬和証券認為,目前,市場對后續MLF利率調整仍存一定預期,疊加政策利好、流動性環境等多重有利因素,A股市場風險偏好改善有望延續。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也認為,降准將利好股市。從總量來看,降准釋放流動性,利率下行,資金嚴控流入房地產,有助於股市上漲。

樓市方面,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此次降准,符合預期,對於房地產行業也釋放積極信號。

他表示,今年下半年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判斷總體是以悲觀為主,包括LPR政策,實際上最后的結論也會認為房貸利率隻會上升不會下調。但此次降准說明了穩定經濟比過去的去杠杆更加重要,而房地產業本身也會繼續扮演穩定經濟的角色。

嚴躍進還稱,降准后,對於銀行的流動性有較大支持,同時也有助於后續銀行貸款政策的寬鬆化。由於10月份要推行新的LPR貸款定價機制,所以部分城市基點或有所上調,但相對來說,銀行更有意願積極放貸,這對樓市的貸款也是利好。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分析,歷史看,隻要降准,對於房地產來說肯定是利好,能緩解資金面壓力。但在當下針對樓市政策收緊的情況下,利好有限。

“降准肯定能夠緩解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對於購房者來說,房地產貸款對於大部分銀行來說依然是優質信貸業務。降准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給樓市喘氣,但難以避免,樓市將有所獲益,市場有望平穩。”張大偉如是說。

對於債市,海通証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認為,受制於短端利率穩定,近一個月10年期國債利率在3%的阻力位難以突破。此次降准有利於帶動短端利率下行,從而打開長端利率下行空間。

東吳証券表示,綜合來看,央行此次降准和國常會基調一致,貨幣政策后期仍將維持寬鬆態度,同時可以看出貨幣政策依舊不是大水漫灌,其重點仍在降成本、調結構上。因此,仍然看好四季度債券市場。

降准之后還有什麼?

2018年以來,“利率雙軌”現象仍然明顯,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已顯著下行,但金融機構人民幣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僅微幅下行,距離實際利率水平“明顯降低”的目標尚遠。

在降准已至而9月是否通過MLF“降息”尚不可知的時間裡,市場期望通過央行的每個公開市場操作判斷下一步貨幣政策走向。中財期貨認為,降准之后,中國央行9月仍然大概率會跟隨美聯儲小幅降息。9月美聯儲大概率降息25基點,小概率降50基點。預計中國央行將調低MLF利率10基點以內,從而帶動LPR利率下行。

中財期貨稱,央行降息的必要性在於實體經濟下行壓力頗大,僅通過降准並不能有效刺激銀行放貸和實體信用擴張,所以有必要通過降准、降息相配合的方式,雙管齊下,以提高政策效果。而且,這也可能是寬鬆周期的開端。

中信証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9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的組合超預期,但市場在9日央行沒有續作MLF后反應平淡。相比於2018年以來的歷次降准后的利率走勢,本次超預期降准政策后市場反應平淡主要原因在於對后續政策的擔憂。一方面,全面降准后降息概率是否下降?另一方面,若降准后MLF都不續作,降准的實際寬鬆效果可能有限。

明明分析,短期內MLF不續作原因在於避免短期流動性重疊,但7月起流動性缺口再現,仍需中長期流動性供給。值得一提的是,MLF還肩負著利率定價的功能,如果降准“擠出”MLF操作,那麼利率市場化將很難推進。同時,降准導致的央行被動縮表仍然難以推動銀行擴表,要驅動銀行擴表還需要其他監管政策、產業政策等配合。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中新經緯客戶端稱,在降准基礎上,降息仍有空間和必要,要通過新的LPR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他預計,9月20日,LPR一年期報價利率或將下降5基點至4.2%。(中新經緯APP)

(責編: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