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一批參與感強、文化味濃的旅游新業態紛紛崛起

沉浸式旅游帶來新體驗(消費視窗)

王  珂  高  塬
2019年11月20日05: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遼寧省大連市某購物中心的“沉浸式數字旅游體驗中心”,人們在體驗AI智能觸控台等旅游新產品。
  人民視覺

  2019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日前在雲南昆明開幕。在現場一個個展示區內,逛展游客既可以品嘗文創食品、購買文創產品,還能參與角色扮演、現場制作雲南特色手工藝品,豐富多樣的文化旅游體驗,讓人們流連忘返、大呼過癮。

  這些年,隨著旅游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化,一批參與感強、文化味濃的旅游新業態紛紛崛起。這些新業態,不斷刷新人們出游體驗,成為旅游市場發展新的增長點。

  新業態帶來新體驗

  旅游新業態可用“參與感”“沉浸式”“互聯網+”三個詞來描繪

  “在這裡,我既看到江南水鄉的美,又領略到江南文化的美,很愜意。”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某金融企業員工李輝帶著家人,自駕來到浙江杭州富陽區旅游,感受到當地文旅融合發展的魅力。

  李輝說,走在村子裡,一幢幢鱗次櫛比的鄉間村居和田園風光交織成一幅生活氣息濃郁的水墨畫。百余幢遺存的清末民初建筑,更是帶人穿越歷史,了解一段別有韻味的文化。

  到了晚上,李輝一家人住進東梓關村江邊的民宿,先是品嘗當地的江鮮,而后在院子裡支起桌子,和家人一邊品茶,一邊聊天。“兩天行程下來,真的很難忘。”李輝說。

  和東梓關村一樣,文化正成為全國很多景區發力的重點。文化與旅游的結合,讓文化可以更好地走向“遠方”,旅游也更有“詩”意。文化景觀、旅游演藝、主題公園、特色小鎮、文創開發、文化節慶……各種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紛紛涌現,給游客帶來一場場文化味更足的旅游盛宴。

  隨著旅游消費升級,較之傳統旅游,人們如今對旅游體驗提出了更高要求。住進民宿感受當地風俗、戴上VR看一場超級大片、穿上古裝來一場穿越之旅……擁有更多體驗感和參與感的沉浸式旅游越來越受到游客的追捧。

  “參與感”,是旅游新業態的關鍵詞——

  在河北省第四屆省旅發大會觀摩項目中,鹿泉工貿旅游創新區成為人們的“打卡”熱點。在該區的君樂寶奶業小鎮,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開啟了一場以牛奶為主題的研學之旅。作為國內首家將牧場、工廠、牛奶文化科普與工業旅游有機融合的工業旅游景區,在這裡,游客不僅可以觀看一杯酸奶從收奶、配料、發酵、灌裝到打包的生產全過程,深入了解酸奶的起源發展、科普知識,還能和奶牛來一場近距離互動。

  “沉浸式”,是旅游新業態的新看點——

  “以前外出旅游,更喜歡住標准酒店。現在外出旅游,基本上都會住民宿。”北京市海澱區一家互聯網公司員工辛迪是個資深“驢友”。在他看來,人們更加青睞民宿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能享受一次“沉浸式旅游”,和民宿的房東聊天、感受當地風土人情,而不再僅僅是把住處當成一個睡覺的地方。

  “互聯網+”,是旅游新業態的新特征——

  動動手指,即可網上預約門票,然后刷臉入園參觀,省去排隊煩惱﹔掃描二維碼,景點介紹在線播放,一邊觀景一邊聽講,方便又有趣﹔景區高峰期有多少游客,通過大數據技術就能預判,有助於緩解節假日熱門景點擁堵問題……這些智慧旅游新服務,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景區的“標配”,給游客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

  新業態折射新需求

  從注重“有無”到在乎“品質”,旅游消費需求不斷升級

  當前,我國旅游市場仍然保持快速增長。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2018》顯示,去年我國國內居民出游力指數再創新高,達到17.8%,旅游消費大眾化已成為趨勢。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旅游系副教授翟向坤認為,旅游消費需求升級是世界各國旅游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隨著收入提升,人們對出游的品質和體驗也提出更高要求。

  在日前結束的第七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中,全市16區推出各類文化惠民舉措,包括低票價惠民演出、文化消費補貼等。《2019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促消費措施十二條》提出,以惠民消費季電子消費券為手段打造文化惠民標杆,繼續面向北京地區消費者發放5000萬元北京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充分發揮其精准支持和激勵引導作用,培育供給側與需求端良性互動的市場機制。

  在重慶,政府部門引導培育“智慧旅游”升級版,通過推進“旅游雲”建設,實現旅游公共服務、電子商務、品牌推廣、統計管理、實時監控、數據共享交換等功能。受益於此,重點旅游景區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一批智慧景區、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小鎮發展起來,游客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文化游、工業游、研學游等旅游新業態的大量涌現,得益於國家政策層面的引導,也受到游客對旅游產品文化內涵需求的驅動。”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唐曉雲認為,各級文旅部門的組建,讓文化產品與旅游市場需求的對接更加緊密,為文旅產品增加供給帶來便利條件。一些地方陸續推出各種惠民政策,加快旅游產業供給端升級,滿足居民文化旅游消費需求。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為文旅產品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素材。傳統民俗、民間文化,在旅游市場正煥發出新魅力。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調查,去年春節期間,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和科技館、歷史文化街區的游客比例分別達40.5%、44.2%、40.6%、18.4%,觀看各類文化演出的游客達到34.8%。“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可見一斑。”翟向坤說。

  “從注重‘有無’到在乎‘品質’,游客的消費觀念發生很大變化,我們也必須緊緊跟上。”河北石家庄七彩森林景區銷售部經理吳靜說,如今,游客不再滿足於“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式的旅游,而是更希望深度游。以住宿為例,今年進入旅游旺季,七彩森林景區內舒適度更高的高端酒店,房間很快被預訂一空。為更好地滿足游客需求,景區又陸續推出了森林西餐、七彩燈光秀、無人機表演等特色項目,也都受到歡迎。

  新業態還須加把勁

  不僅要新在“面子”,更要新在“裡子”,做真正的精品旅游

  “每次旅游,我都會在景區買一些當地的特產送給親戚朋友。但是,很多景區的特產缺乏特色,看上去大同小異。”家住上海的高先生旅游期間總愛“買買買”,可是一些景區裡假冒偽劣的文旅產品讓他失望。他說,提起文旅產品,往往就是手機殼、文化衫等隨處可見的東西,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現象級產品。

  當前,我國旅游新業態發展很快,但是和不斷升級的旅游消費需求相比,還存在明顯的短板,新業態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為順應文化和旅游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深化文化和旅游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務院辦公廳8月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從供需兩端發力提出一系列激發文旅消費潛力的舉措。

  翟向坤認為,《意見》提出的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措施,既擴大了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促進文旅更深層次融合發展,又加強了“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應用,促進文化旅游消費升級,提高文化旅游消費便利度。

  為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意見》提出,推進消費試點示范。確定一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和示范城市並動態考核,鼓勵建設集合文創商店、特色書店、小劇場等多種業態的消費集聚地。著力豐富產品供給。鼓勵打造中小型、主題性、特色類的文化旅游演藝產品,推動星級旅游民宿品牌化發展﹔積極發展休閑農業,推出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支持紅色旅游創新、融合發展。

  “旅游新業態的空間很大,但要求也更高,不僅要新在‘面子’,更要新在‘裡子’,做真正的精品旅游。”翟向坤認為,未來,旅游新供給應立足於旅游消費新需求,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包括加快旅游產品升級改造,注重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科技含量、綠色元素等。相信通過這些努力,可以讓我國文化和旅游消費設施更加完善,消費結構更加合理,消費環境更加優化,文化和旅游產品、服務供給更加豐富,從而推動文化和旅游消費規模保持快速增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0日 19 版)
(責編:牛鏞、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