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身險發展,好戲在后頭(財經觀)

涵  銘
2020年03月30日05: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無論是從改革進程、監管環境,還是從行業發展規律來看,人身險行業都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唯有持續改革、不斷突破,才能真正發揮其安定人們生活、增進社會福利的作用

  

  在人身險行業,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各家公司出業績的時段,其間保費收入可佔全年一半左右。然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1月份國內人身險原保費收入7503億元,同比僅增長7.3%。

  不過不打緊。梳理人身險業近兩年的“大動作”,我們有理由相信,疫情過后,行業會迎來快速增長,好戲在后頭。

  何出此言?“火候”到了。

  行業改革邁上新台階。近年來,人身險行業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入,通過“產品端”約束、“資產端”倒逼,引導行業回歸“保險姓保”本源,追求有價值、有溫度的發展。保險公司改善經營結構,逐漸擺脫以往隻看規模不看質量的發展模式,把更多精力用於開發民眾需要的保障型產品上來。近兩年,佔市場份額六成以上的上市險企保障型業務年增速大多保持在20%以上,有的甚至超過60%。那些率先進行業務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的公司,在經歷增長放緩的“陣痛”后,大步走上量質並優、后勁更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與此同時,隨著合資壽險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取消,外資公司將在長期保障類產品和高端醫療險市場更充分地發揮“鲇魚效應”,推動形成中外資保險企業競相發力的局面。

  監管治理日益強化。保險是較為復雜的金融產品,供需雙方往往信息不對稱。因此,要通過行之有效的監管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去年以來,監管部門接連出台文件,細化重大疾病保險定義,規范意外險手續費、理賠標准,明確健康險“消費型”險種定位和費率動態調整機制,強化人身保險精算監管,明確分紅險紅利分配等,建立起更加完善、有序、透明的人身險市場運行監管框架,從精算定價、產品條款到營銷規范,修補以往的監管短板和盲區,進一步筑牢了行業發展根基。

  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大關,國際保險業發展歷程表明,邁上這個台階后,居民對保險業的潛在需求將會全面迸發。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商業保險在建設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中的作用,要求豐富健康保險產品供給,用足用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研究擴大產品范圍,成為國家醫保改革的重要抓手。人身險行業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不過,在迎接新機遇、新舞台的同時,也要關注可能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比如,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人身險業既擁有延伸產業鏈、打造“保險+健康醫療”生態圈的機遇,也要面對醫療開支增加、壽險給付金期限拉長的挑戰﹔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行業精准定價、成本管理、營銷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持,但同時也考驗著保險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獲客合法規范等。此外,一大批互助機構利用流量優勢搶佔重疾、意外和醫療險市場,這也提醒人身險業必須勤勉奮進、精耕細作,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經歷此次疫情,人們對商業保險在公共衛生治理體系中的作用有了新的期待,人身險行業唯有持續改革、不斷突破,才能真正發揮其安定人們生活、增進社會福利的作用。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30日 18 版)
(責編: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