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數字技術激發鄉村經濟新潛能

2020年04月02日08:22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雲上春耕備耕、干部直播帶貨、遠程問診教學……在疫情之中,一系列互聯網數字化新技術加快走進鄉村,農民生產生活方式或悄然發生改變,或加速走向未來,並由此激發鄉村經濟發展的巨大新潛能。

  “雲上”生產興起

  “互聯網+農業”融合不斷深化

  這段時間,湖南省南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童中全憑借“硬核知識”成了農戶心中的“網紅”。

  “現在種田不能按照‘老黃歷’了”“水是苗的命,也是苗的病”……在縣裡的“洞庭蝦網”助農網課中,他的許多“金句”獲得種田人的“花式點贊”,一堂課下來點擊量達13萬人次。

  疫情之下,各式各樣的“雲上”生產在鄉村興起。

  如果說在線培訓、網購農資等是“互聯網+農業”的淺層對接,那依托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崛起的智慧農業則是兩者的深度融合。

  “你看,我們基地上萬畝田的翻耕情況都在這,耕作層深度、有無重復和漏耕一目了然。”江西南昌智慧大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鄒泰暉打開手機上的“大田物聯”App說,他們田間都裝有物聯網設備,可以監測田塊的土壤溫度、濕度、光照度以及農作物長勢等,從而科學開展田間管理,提高產量。

  數字化新技術的注入,既幫助農民克服疫情影響,又讓農業生產更科學高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將加快推廣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運用,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種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全面深度融合應用,打造科技農業、智慧農業、品牌農業。

  “網上”銷售趨熱

  “互聯網+”助農產品出村進城

  “我們的沙棘木耳,色澤飽滿,入口爽滑彈牙,極富營養價值,歡迎大家購買品嘗。”3月21日,黑龍江省孫吳縣縣長徐鋼通過直播平台,向全國網友推介孫吳縣的農產品。

  在疫情中,這樣的場景並不鮮見。一場場火爆的直播,不僅緩解了疫情下的農產品滯銷難題,更讓人們看到了農產品網上銷售的廣闊空間。

  短短幾個小時銷售額就達32.42萬元,第一次在線直播賣貨的江西銅鼓縣副縣長陳偉峰觸動很大:“以后可以考慮建立全網綜合性的電商平台,銷售的也不局限於貧困戶的產品,也要包括名優特產、旅游產品、康養產品等。”

  應急之舉逐步轉為長效機制,農產品網上銷售迎來快速增長。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促進龍頭企業、批發市場與產地建立長效穩定的購銷關系,搭建常態化的產銷對接平台,常年進行交易促銷。

  “線上”生活提速

  鄉村“新基建”釋放潛能

  疫情期間,江西廣昌縣頭陂鎮山下村一名村民突然發燒。村醫李彥通過遠程醫療系統連線縣人民醫院的醫生,對他做了詳細檢查,排除了是新冠肺炎。

  在線問診、在線教學、在線辦事……在這次疫情中,越來越多農民開始接觸“線上”生活,以往城鄉間的“數字鴻溝”不斷縮小。

  城鄉“數字鴻溝”的背后,也蘊含著鄉村“新基建”的巨大空間。《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將加快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幅提升鄉村網絡設施水平,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加快鄉村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等。

  發展“互聯網+教育”,推動城市優質教育資源與鄉村中小學對接﹔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引導醫療機構向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醫療、遠程教學、遠程培訓等服務﹔實施“互聯網+小農戶”計劃,提升小農戶發展能力……隨著一項項舉措的實施,未來不僅農民生活將更加便利,鄉村經濟也將更加繁榮。

  根據《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到2025年,我國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由2018年的38.4%大幅提升至70%,農業數字經濟佔農業增加值比重將提升至15%,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佔農產品總交易額比重將達到15%。(記者郭強 史衛燕 王建)

(責編:栗翹楚、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