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解讀

經濟降速趨緩 中國經濟韌性依然強勁

周學智
2020年04月18日17:29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4月17日,202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

一季度經濟數據基本符合預期

盡管第一季度多數經濟指標出現了大幅度下滑,但在經歷了1月和2月份的疫情沖擊后,不少經濟指標在3月份已經開始呈現出明顯的跌幅收窄跡象。3月份工業增加值降幅較1-2月收窄12.4個百分點,且接近去年同期水平。1-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跌幅較1-2月份分別收窄8.4、8.6和4.7個百分點。公布的數據也顯示,就業狀況、農業生產狀況和能源供給狀況均比較平穩,起到了穩定社會的“壓艙石”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沖擊無疑是巨大的,但中國經濟也正在慢慢恢復中。經濟下滑速度的降低與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是極高度相關關系。疫情的有效控制使得復工復產成為可能,從而使得經濟下跌動能減弱。疫情爆發后,相關政府部門制定和出台政策以緩解疫情沖擊。無論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發揮的逆周期調節作用,還是各地出台的提振汽車消費,發放消費券,放開落戶限制等措施,都起到了緩解中國經濟下滑的效果。

同時,部分行業在第一季度或3月份表現較好,引發人們的期待。第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8.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5.9%,電子商務服務投資增長39.6%。3月份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商務活動指數在仍然維持較高水平,為59.3%。以上行業或是因其生產、經營、銷售模式受疫情影響較小,或是直接與“抗疫”直接相關。此次“新冠疫情”有可能會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產生深刻影響,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之下,相關行業的發展既可帶動經濟發展,又有助於經濟活動轉型升級,還可以降低疫情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中國經濟發展的短期挑戰依然存在

無論是中國經濟還是全球經濟,第二季度仍會受到疫情影響。

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發給中國經濟的恢復增加了不確定性。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對人員和資本流動產生極大負面影響,並導致全球產業鏈的阻斷,從而給中國的外貿外資帶來巨大壓力。

一方面,中國作為“世界工廠”需要進口大量原料和零部件、中間品,“疫情”在全球蔓延將會影響上游供貨,從而暫停部分中國企業的生產﹔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各國經濟萎縮,外部需求勢必減弱,從而不利於中國的出口。從直接投資角度來看,全球跨國公司在疫情之下紛紛採取保守的投資策略,不利於中國吸引外資。

中國經濟韌性依然強勁

在疫情沖擊之下,中國經濟的韌性依然強勁。

第一,疫情在國內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截止到4月中旬,“復工復產”工作有序推進,社會生活、生產活動已經逐步恢復正常。僅以外資企業為例,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截至4月7日,外資制造業企業復產率超過70%的企業佔76.8%,上海的外資企業在3月8日復工率就已達到99.9%。相較於其他國家和地區,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卓有成效,無疑有助於中國經濟更快地恢復。

第二,中國仍有調控經濟的政策空間。面對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下行,世界各國紛紛採取措施調節經濟。不少發達國家更是將政策利率降至零,甚至負值。當前,中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仍有空間——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仍存在一定利差,中國的財政赤字也有提高的余地,所以中國政府調控經濟的工具箱依然充實。同時,中國對外開放的姿態依然十分積極,相關政策仍在有條不紊地制定和推出。

第三,相較於其他國家,中國經濟仍相對較好。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1%,這一增速全球范圍內仍然較高。在疫情沖擊下,中國經濟在第一季度的表現也比較符合預期。

綜上所述,中國經濟在短期內面臨一定困難,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復工復產的推進,以及利好政策的不斷出台,中國經濟在中長期將回到正常的發展軌道。(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編:栗翹楚、孫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