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學習的革命

2020年04月21日14:58 | 來源:中國網
小字號
原標題:學習的革命

  摘要:在線教育新供給,將引發中國未來四大趨勢

  西藏昌都,雪山頂上,斯朗巴珍每天步行30分鐘找網上課

  “ 學習的革命,是技術普惠帶來的社會變革,更是教研教學輔導變革帶來的優質教育新供給 」

  移動電信鐵塔隨后為斯朗巴珍提供了更佳網絡服務,網絡基礎設施深入最偏遠鄉村,加速了學習的革命的到來

  2003年的非典加速了中國電商時代和數字化浪潮的到來,2020年春天的新冠肺炎疫情,1.8億中小學生完成了一次學習大遷徙。

  作為一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高中數學老師,2020春節,張華刻骨銘心。

  1月24日,大年三十,武漢封城,身在湖北荊州老家的張華,接到了作業幫總部的指令——開免費直播課。全公司數百名老師和技術同事都被動員起來了。

  身為擁有數萬忠實粉絲的明星老師,又是作業幫直播課高中數學教研教學負責人,張華的任務是為疫情期間窩在家裡無法出門的高中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免費直播課。

  短短一個月時間,有3100萬學子登陸了作業幫直播課平台,張華和幾百位同事精心准備的直播課受到了學子們像追電視連續劇一樣每天按時點擊收看的歡迎。僅僅在半年前,他們還在為暑期大戰中贏得200萬學子的認可而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

  與此同時,在教育部要求“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全國1.8億中小學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各類型網課。一直深受疑慮、被觀望、滲透率較低的在線教育行業,獲得了史無前例爆發式增長。

南通初中女孩滯留湖北,在荊門老家堅持每天到山頂上網課

  這是一場關於優質教育的新供給革新——圍繞新課綱、新高考教研教學輔導的現代化課程體系和新課程供給能力,並通過技術手段普惠到全國每一個學習角落﹔

  現代化課程體系、新課程供給能力和普惠全國,是優質教育新供給三個核心關鍵詞,是技術與教育相結合產生的一次生產力飛躍。

  可以大膽預見的是,優質教育新供給將引發一場學習的革命,而且已經不期然而至,以下趨勢將不可逆轉:

  中國將從學習大國向在線學習強國升級﹔

  技術驅動將扭轉優質教育資源不均等分布現狀﹔

  五六線縣城鄉村孩子們對優質教育的渴望將觸手可及夢想成真﹔

  在線學習或將是未來工作生活方式的預演,並推動中國成為數字化強國。

  優質在線教育的新供給課程體系、供給能力和普惠程度,直接關乎這場影響深遠的學習的革命的深度和廣度。

  僅僅三個月前,許多人可能還停留在這樣的印象中:

  “幾年前我做線下教育出身,我原本對在線教育的效果是不認可的,在線課程有天然劣勢,比如不能直面學生,信息傳達途徑受限,學生量大且水平參差不齊,課堂對學生的約束力不夠等等,都會讓我沒有信心。”張華老師說。

  但是現在,時代的巨輪已經駛向歷史的深處。我們來回眸一下,悄然發生的這場學習的革命的推動力來自哪裡。

  1、直播課、手寫板和視聽體驗

  為了能順利開免費直播課,張華向村委會借了電腦備課,作為2005年荊州下轄的界首市高考狀元,這個光環讓村裡自豪,當然也享有便利,知識在農村總是備受尊敬,何況他還是北京的名師。

  電腦內存隻有8G,做直播是不夠的,隻能把其他電腦內存條拔過來。仍有一些偏遠山區、海島、邊疆村落網絡信號欠佳,但網絡已經抵達大部分中國最基層鄉村,上網速度沒有問題,公共基礎設施這麼多年來銜枚急進,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教育部的統一部署下,全國各省市縣教育部門都緊急部署在線學習,各種直播工具結合社交軟件瞬間激活,學校和老師們也都行動起來。公立學校的老師們習慣了線下教學,這一次集體過一回“網紅老師”的癮。

  由於封鎖,張華無法找來手寫板,隻能臨時用A4紙張替代,讓攝像頭對著A4紙演算和分析,效果難免有些影響。幾經輾轉,從北京緊急快遞過來的手寫板到了,張華老師的直播課恢復流暢。

作業幫直播課主講老師張華正在備課

  在線教育與線下教育,非常大的不同就是,手機端的學生,非常挑剔,如果視聽體驗不佳,隨時一個home鍵干脆玩游戲去了。

  線下線上是涇渭分明的兩種教學環境:

  學校教育環境是:一間教室、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一個老師、40多位學生﹔

  在線教育場景是:一台電腦、一個PPT課件、一塊手寫板、一個攝像頭、一個麥、一盞補光燈,一個主講老師,幾個幾十個輔導老師,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學生。

  相比線下教學,線上教學難度是幾何式增長。

  全國上千萬剛剛體驗了“網紅”癮的中小學學校老師們,可能要花一些時間逐漸明白,在線教育場景下,視聽體驗至關重要,視聽體驗不僅僅是一個寫手板,需要邏輯清晰版式美觀的可視化PPT課件,需要流暢的觀看體驗甚至實時互動,還有許多無處不在的細節。而視聽體驗還只是在線教育課程要達到優質的最基礎要求。

  一項調查表明,如果可以自由選擇,至少有90%的學生,在自律和放縱之間選擇了后者。尤其是當下各大娛樂直播短視頻大行其道,不僅爭奪成年人的時間,也吸引中小學生的注意力。

  老師要跟網紅爭奪注意力,除非不讓學生碰觸手機。線上的環境,不僅要跟線下學校課程同步時有獨特性,也要跟線上諸如游戲和短視頻搶時間。

  一句話,在線教育,憑什麼優質?

  2、隻有TOP 1%的老師才能做好在線直播課

  優質並非自封自詡,標准但憑一條:在線直播課可以做到三優,老師優、課程優、服務優。

  老師優,就是主講老師講得好﹔課程優,就是課程教研做得好﹔服務優,就是輔導老師輔導得好。

  衡量三優誰說了算?有兩個結果導向硬指標:學生能否學好這門學科﹔學生能否在最短時間實現最大的進步。

  提出這兩大標准的老師叫文煦剛,是作業幫直播課高中教研教學負責人,負責高中各課程教研教學的組織管理,兩大優質標准貫穿所有老師日常所有工作。

  “許多課程隻會站在老師的角度,講解如何學好這門學科,隻回答第一個問題,這是遠遠不夠的。高中學生時間少,負擔重,高考作為選拔優秀人才的考試,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難度是非常大的。我們的課程產品不僅需要讓學習最終學好,還要讓這個過程盡可能短,盡可能高效。更重要的是,學生需要真切地感知到,從而才能樹立信心。”文老師說。

  在學校教學裡,比較側重問題的前半部分,教學大綱已經規定好了難度和進度,老師必須照著大綱教走,照著進度走。學生能否跟得上,不是課堂上完全能解決的。學校教學就是這樣,無法為落后的學生把課程的進度停下來,就如飛機火車不會等待遲到的旅客,不按教學大綱規定的任務和進度走,學校教學就會大亂。

  作業幫直播課的教研和主講老師們深深知曉,能讓學生學好只是課程產品的一個方面,如果不能讓學生實現短期最大進步,課程產品即便不說失敗,也不能說優質,就要從教研、教學和輔導多個方面去檢討和改進。這種改進不是按學期進行,是以周為單位進行迭代的。

  從這個角度說,作業幫既是一家教育機構,也是一家互聯網科技企業,相比學校老師們是按學期考察評定教學成果,作業幫以周為時間單位,內部競爭和考核的激烈可以用殘酷來形容。

  但老師們一旦習慣了這種挑戰,就甘之如飴。多個維度數據幾乎在直播結束那一刻就可以掌握。讓數據說話,結果直觀,問題和效果一目了然,這讓來自全國各地身經百戰的名校老師們倍感壓力也倍感興奮——老師們接受的挑戰越多,手機端的學生的進步就會越快。教學相長在數字化時代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在直播課上學生們積極參與答題互動

  教研做好了,還得會講。會講是多個方面的,鏡頭感強是形式上的訓練和要求。文煦剛老師介紹說,作業幫直播課老師之所以受全國學生歡迎,仰賴於以下硬核特點:

  過硬背景:也即高學歷。最好是清華、北大畢業,至少是雙一流大學或知名師范大學。

  強解釋力:有“學生視角”,能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枯燥問題趣味化、平淡內容豐富化、節奏設計包袱化,善於調動學生的參與感,感染力要很強﹔有“上帝視角”,能看到現象背后不為一般老師所知的本質。

  高影響力:鏡頭感強、極具激情或親和力﹔表達能力強,能掌控數千人大場﹔極度自信、有榜樣風范,或非常有愛心、親和范兒﹔能夠向學生傳遞正向的文化價值觀。

  鮮明的個人特色:要讓學生在互聯網的海量信息中能記住老師、喜歡老師。

  文煦剛老師總結說,能夠符合以上標准的主講老師,就很少了。隻有TOP 1%的老師才能有機會成為在線直播課主講老師。而且在上直播主講之前,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嚴格培訓過程。

  3、直播大班課,教育領域一次生產力大解放

  2015年,在線直播課誕生了。

  沒有人預見到,直播課大大解放了教育領域的生產力,改變了生產關系。

  張華是直播課早期吃螃蟹者,他敏銳發現了直播課改變了傳統教育過程:

  學校教育或者課外1對1培訓,更多的是對師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要求是全能型的,課程教學內容的產出標准把控極難,很難集中精力在教育本質上。

  直播大班課則不同,不需要耗費那麼多精力在師資管理和品質把控。負責直播教學的老師有更多時間研究講課,教研成為獨立的部門和工種,教學和教研都獲得了足夠充裕時間和空間。

湖北黃岡女孩李心怡在家上直播課

  時間,無論對於老師,對於學生,都太重要了。老師、學生、家長的焦慮,總是擔憂時間不夠用。時間不夠用,對於老師來說,無法專心進行教研和教學的研究﹔對於學生來說,不能在短時間內理解和掌握學習的奧秘。尤其對於升學階段的學子來說,時間是朋友更是敵人。

  分析了1對1教學的局限和直播大班課對教研教學過程和管理的深刻變革,張華說,“我堅定走向了直播大班課的戰場,輾轉之間,也讓我意識到技術的力量對教研教學,學生的體驗,教學效果的幫助有多大。“

  過去五年來,直播大班課進行了多次迭代和進化。

  早期的直播課,更多的還是單純的將線下課程直接搬到了線上,只是授課的媒介發生了變化。這樣的課程在今天看來,對比線下培訓課程沒有太多優勢,除了價格,除了主講老師本身的魅力。

  那個不清晰的時段,直覺告訴張華,必須堅持一點,打差異化——跟學校老師不一樣,跟機構老師不一樣,甚至跟同平台的其他老師都不一樣。具體可以是個人的授課風格,可以是知識點的講解形式,也可以是方法的創新,可以是全面的總結梳理等等,不管形式是什麼,總要有一點跟別人不一樣。

  “但是不一樣的背后是什麼,其實當時並不是很清楚。能走到今天,可以說都是逼出來的。“張華說。

  但是,就是這種對差異化的追求,逐漸釋放了強大的能量。原來課程裡隱藏了如此豐富的內容和維度。學校老師被大綱束縛住了,他們沒有精力也沒有空間來發揮。但對於學生來說,學習知識的欲望是強烈的,從不同側面去理解知識,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掌握知識,簡直太美妙了。那些線下優秀的名師們的秘訣也在於此,他們依賴課綱,又超越課綱,獨創教學秘籍。不過,相比線上直播課,線下名師們所能影響的學生人數太有限了,能否進入名校就成為許多家長焦慮的源頭。

  短短幾年,作業幫的直播課程形式越來越豐富,既有同步課,也有名家素養課,還有專題課等。

  課程的進化,是對在線教育過程認知的進化,相比傳統教育,人們第一次,將教育產品的生產過程,像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公司那樣,迅速迭代,精彩紛呈,又不脫離線下教學課綱。

  一個形象的比喻是,與學校課綱同步的直播大班課,是在學校、家長和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知識融會貫通的橋梁,通過一門好課、一位好主講老師和一位好輔導老師的課程服務體系,結合最新技術的應用使得這座橋梁四通八達。

  經過2020年疫情期間在線教育的洗禮,基層偏遠地區的孩子也發現,隻需要打開手機就可以觸達名師精彩課程。優質在線教育,將是他們縮小與一二線城市教育資源差距的重要途徑,這將扭轉全國1.8億中小學生優質教育資源不均等的現狀。

  4 、技術硬核——科技在學習的革命中的力量

  好的視聽體驗,遴選TOP 1%的老師進行課程教研和教學直播,是優質在線教育可以看得見的部分,也容易學習和模仿。還有一些看不見的部分,也體現了優質在線教育新供給的內涵和本質。

  全國各地的學校教育如果說存在較大差距,無非兩個方面:大樓和名師。大樓就是教學環境和教學基礎設施﹔名師就是老師們之間的差異。一個學生,一輩子最幸運的莫過於遇到一位好老師,而且越早越好,事關勵志、夢想和學習基礎。

  而在線教育下,課程是否優質,差距至少在四個方面:技術、好課程、好老師、好輔導員。這其中技術有獨特的重要性,它可以衡量一家在線教育平台能夠輻射多廣,能夠改變教育過程多深,能夠給學習帶來多少驚艷。

  技術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和累積,需要正確的技術方向,需要將當下流行的有助於提升教學效果的技術開發應用到課程演示中,作業幫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已經遠遠走在了行業前面。

  教育行業的技術探索已持續多年。張華是較早嘗試用技術驅動教學的老師,從事過政府工程類的智慧教育集成工作探究,接觸了很多從事這個行業的國內國際領先的軟件和公司,結果發現它們依然停留在硬件+軟件方向,純內容產出有限,進度及質量都不及預期。他相信線上教育是未來,但並沒有找到方向,直到遇見了作業幫,一家做拍照搜題起家的公司。

  這時候,張華真正認識到了技術對教育內容和形式的改變。從早期的拍照搜題,到目前的在線直播,作業幫的技術不斷升級迭代。

  經受千萬級高並發直播零宕機、無事故的實戰檢驗。6人小組直播教室、數學畫板、iLab教學系統……黑科技陸續在直播教學中派上用場。

ILab物理虛擬實驗

  比如實驗室是全國高中教育資源不均衡比較突出的領域,各校條件差異非常大。作業幫直播課推出“ILab虛擬實驗室”,將現實中復雜、難以觀察、易錯危險的實驗,搬到了可以自行操作的課堂上,400+的精品物理虛擬實驗,全真動態展示,實驗效果明顯,直觀性強,學生可以通過“iLab虛擬實驗室”和老師一起動手操作。

  利用這些教育黑科技產品,學習方式和效果大大超越了線下教學所能理解的范疇。

  在線教育的興起,將引發學習的革命,最大程度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啻是一場影響深遠的社會變革。

(責編:許維娜、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