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紅@新國品”系列報道之二

從“追趕”到“比拼” 讓更多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栗翹楚
2020年05月08日17:16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品牌是企業與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重要論斷,為把我國建設成品牌強國指明了現實路徑。

2020年是我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復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給全球企業、品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挑戰與機遇並存,中國企業如何應對挑戰,有哪些探索?在5月10日“中國品牌日”前夕,人民網特別推出“人民紅@新國品”系列述評,聚焦新時期推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企業擔當與力量。

 

一分鐘在中國會發生什麼?

煉出1769噸粗鋼、生產53輛汽車、460台空調下線、做出3.99萬件服裝,“復興號”前進5833米,“神威·太湖之光”運算750億億次……

一個個躍動的數字背后,是中國制造業飛速發展的寫照。一個清晰可見的變化是,中國品牌正在崛起,並且正在重新定義著“中國制造”。

品牌是企業的靈魂,是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也是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資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強調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從“白手起家”到“代工時代”,從世界產品中國造到世界新品中國造,速度向質量的轉變正成為中國制造業參與國際化競爭的重要支撐,更多的中國品牌正在走向世界。

從“追趕”到“比拼”

中國制造從速度到質量的飛躍

1956年7月13日,吉林省長春市第一汽車制造廠內,嶄新的總裝線裝配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從此中國結束了不能制造汽車的歷史。

64年后,仍在吉林長春,中國一汽紅旗工廠H總裝車間改造項目一階段竣工。作為國內首個實現全無人配送的總裝車間,實現了整個生產環節的全信息化閉環管理,可以滿足客戶任意選配需求的定制化生產要求,大幅縮短交付周期,提升用戶體驗。

從工業幾乎一窮二白到門類齊全的現代化工業化體系,從貧窮落后的農業國到世界第一工業制造大國,從“世界工廠”到創新高地,新中國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歷程。

對於歐美等發達國家而言,提速是為了保持其世界領先的位置,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則是為了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如果說中國速度意味著“追趕”,那麼中國質量則意味著“比拼”。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制造業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充分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機遇,推動中國制造業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步伐。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019年5月的一份報道稱,過去幾十年,中國已逐漸走出世界工廠的格局,在5G、超級計算機、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科技創新領域趕超世界先進國家。

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制造研究部主任李錚表示,在實現從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變過程中,中國企業一方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另一方面加速產業高端化發展,逐步化解低端產能過剩與高端產品有效供給不足等矛盾。

從“工業時代”到“互聯網時代”

補齊短板 中國制造步入“快車道”

1984年,一家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迎來了它的新廠長。一年的時間,這家小廠在新廠長的帶領下,做了兩件事,其一,引進德國生產線﹔其二,砸掉了76台有質量缺陷的冰箱。這便是海爾的前身青島冰箱總廠。

隨后一段時間,中國制造以一種“低成本優勢+差異化品牌”組合策略,為全球市場提供物美價廉的好產品。但與此同時,關鍵技術和專業人才等方面的短板也日益凸顯。

1994年4月20日,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范網絡(NCFC)通過美國Sprint公司接入國際互聯網(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標志著我國正式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中國制造也因此有了一條“走向世界”的“快車道”。

從門戶網站到搜索引擎再到社交軟件,中國互聯網正大踏步地向多元化發展。而一批批中國品牌也隨著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走向世界。

從2008年投入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到2012年成立發展至今,深圳優必選一直堅持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這個賽道上進行長跑,在多個方面處於全球領先水平。

作為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創新型企業,優必選的秘訣在於瞄准人工智能機器人前沿科技研究與引進頂尖的科研人才。據了解,截至2019年底,優必選科技在全球范圍內有效專利申請1800余件,已授權專利500余件,其中發明專利超過100件,並在海外市場獲得認可。

“所謂品牌創新,就是‘要麼第一,要麼唯一’”。然而在互聯網時代,中國品牌正在借勢平台的力量,在跨界中實現多元化發展。

從“新產品”到“新業態”

平台經濟助力中國制造“更上一層樓”

了解一個品牌需要多長時間?

在過去,消費者隻能通過產品性能、廣告、口碑等指標評價一個品牌,而隨著互聯網、新一代通訊技術的出現,人們對於品牌的認知維度也在逐步提升。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汽車行業造成巨大沖擊。如何留住消費者,各大車企都在頻頻出招。

例如廣汽研究院智能網聯中心第一時間啟動N95級濾芯技術研發,組成“健康空氣淨化系統”攻關團隊,創新升級空氣淨化技術。此外,廣汽集團旗下各整車企業積極創新營銷模式,利用既有的“VR看車”、“智能展廳”等先進的數字化手段,引導顧客完成線上看車,並通過網上支付、線上貸款審批等方式實現購車手續辦理,減少客戶到店頻次。

商務部研究院產業國際化戰略研究所所長崔衛杰表示,依托創新要素,特別是信息、數據、技術等創新和應用,催生了大量新業態和新模式,比如制造業領域基於平台經濟發展而來的新業態,以制造業服務化為主要特征的新模式等。

以支付寶為例,疫情發生后,已有近200萬第三方商家通過支付寶小程序進入阿裡生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字化經營方式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隔離、閉店狀態下的經營受損。

“計算力就是生產力,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與國家計算力的保有量呈現明顯的正相關。”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表示,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正在進行著深度融合,並為中國制造帶來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隨著華為、大疆、比亞迪等優秀品牌在全球崛起,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涌現,中國制造開始與德國制造、日本制造、美國制造一起同台競技,成為在全球制造業角逐的實力選手。可以說,中國品牌從最初的學習者,正逐漸走向舞台中央。

 

相關閱讀:

“人民紅@新國品”系列報道之一:以科技創新實力 鍛造“中國品牌”魅力

“人民紅@新國品”系列評論之一:創新驅動,培育中國品牌“生命力”

(責編:栗翹楚、孫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