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  逐夢前行(代表通道)

新華社記者 韓 潔 孫少龍

2020年05月26日07: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25日下午2時許,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開啟。6位全國人大代表分享奮斗故事,暢談履職心聲,話語間充滿奮進的信心。

  對中國航發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職工栗生銳代表而言,從一名學徒,到中華技能大獎得主,背后是無數個日夜的堅守。

  “高超的技藝都是練出來的,沒有任何捷徑。”栗生銳回憶自己剛工作時的一次失誤,刀具在零件上劃下的那道刻痕,也深深刻進他的心裡。

  為了不再犯錯,栗生銳反復訓練,直到手能感知誤差和變化,耳能聽出加工的細微異常,眼能直接判斷對錯,練得“就像一部機器”,至今連續18年沒出過一件廢品。

  隨艦遠航,筑夢深藍。海軍某導彈驅逐艦艦長趙岩泉代表曾兩次參加索馬裡護航行動。

  “中國海軍在亞丁灣護航,是為了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和責任,保障國際航道安全。”趙岩泉介紹,從2008年底以來,中國海軍已累計派出35批護航編隊,為6700多艘中外船舶護航。

  如果說趙岩泉的夢想在藍色深海,周義哲代表的夢想,就在內蒙古大興安嶺那片萬木蔥蘢的綠色林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周義哲說,從前砍樹是做貢獻,現在護林也是做貢獻,林區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日子也越過越美。他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到林區來,一起守護好大興安嶺這道綠色的風景線。

  在通道上,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代表談得最多的,是他們村的抖音直播間。

  在村裡建農產品加工流通中心、到成都繁華商圈開店、實現連鎖化經營……李君對未來信心滿滿:“我希望讓世界看到岫雲村的幸福。”

  西藏墨脫縣完全小學副校長格桑德吉代表,通過內地西藏班走出了大山,畢業后卻又選擇回家鄉教學。

  格桑德吉說,回到家鄉之初發現失學孩子很多,勸學成為老師們的主要工作。有個小姑娘小學快畢業時輟學了,格桑德吉拿自身經歷上門做工作,孩子最終復學並考入內地西藏班,畢業后也回家鄉當了老師。

  2013年墨脫通了公路,鄉親們觀念轉變了,辦學條件也改善了。“曾經我們的教育目標是‘來得了、留得住、有學上’,現在變成了‘上好學’。”格桑德吉動情地說,如今門巴族孩子入學率和小升初升學率都達到100%,越來越多孩子正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奮斗創造未來。上世紀50年代,也有一批人響應黨的號召,“打起背包就出發”,從上海遷到西安,建成西安交通大學。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代表看來,“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折射到今天,就是要敢於直面挑戰,勇於創新擔當,做出不負於時代的貢獻。

  西安以西,由西安交大建設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聚來一大批世界頂級學術機構,建立了若干國際聯合實驗室,一大批世界五百強企業到此簽約……人才在此匯聚,發展在此蓄能。

  發展5G通信等前沿學科、創建未來技術實驗班、設立儲能新專業……王樹國說,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當務之急是培養高端人才,依靠科技創新搶抓未來機遇。

  短短半小時,代表們有力的話語在通道上激蕩。全面小康的夢想近在咫尺,越到關鍵時刻,越要腳踏實地,肩負時代使命,用奮斗書寫未來。

(責編:李棟、值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對話地方領導
    高談客論
    部長通道
    代表通道
    兩會夜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