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枝 武紅利 范俊生
2020年05月27日07:54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北京團小組會上,雷軍代表舉手發言,並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就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 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李克強總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降低中小微企業運營成本,減少實體經濟負擔,加快經濟恢復性增長也是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雷軍代表:
建立精准服務小微企業融資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說,為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多部委密集推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支持措施,應以此為契機探索建立精准服務小微企業融資的長效機制。
“小微企業總體抗風險能力偏弱,不同行業及企業間差別大,導致服務成本高低不同。”雷軍的建議突出了“精准”二字,他說,金融機構融資服務要堅持風險定價,遵循市場化原則精准施策。即區分金融機構和小微企業層級,建立相對稱的服務關系和市場價格,提高融資服務匹配度和融資效率。
要實現“精准”,還需加強運用金融科技和大數據能力。雷軍說,應鼓勵市場主體參與,與監管部門協作,加快搭建並完善涵蓋金融、稅務、市場監管、社保、海關、司法及市場活動行為的信用大數據服務平台和金融科技服務平台,對企業精准畫像,通過自動化流程,降低小微企業小額貸款服務成本。
完善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加大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股權融資、供應鏈金融等融資方式。雷軍建議,以此形成充足多元的資金供給體系,促進高成長、高風險並存的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發展。
王子華委員:
加大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京奧港集團董事長王子華認為,當前,我國民營企業發展仍然不同程度地受到政策制度、法治環境、服務要素供給的影響。長期以來的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用工難等困境,讓不少企業和企業家安全感不足。要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和企業的合力,繼續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信貸投放力度,加快推進教育、醫療等具有較大潛在市場需求領域的改革發展,助力民營企業轉型升級。
王子華建議,盡快完善金融信托領域國家政策和法規體系,大力整治不良金融機構違規操作,在民營企業征信恢復、資產追討等問題上落實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解釋和執行細節方案。加快推進具有較大潛在市場需求領域的改革發展,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學前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的投資,進一步激活市場潛力。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鞏固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取得的成果,探索形成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和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活動的常態化機制。“國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和調整政策時要杜絕‘一刀切’問題,避免市場環境急劇變化,要給民企一定的緩沖、調整期和適當的轉型資金補償。”
“制造業升級、提質增效,都迫切需要技能精英。”王子華說,目前我國制造業人才仍然短缺,既懂制造技術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更是“一將難求”。建議把培養高技能制造業人才工作上升到國家長期人才戰略規劃,發揮企業主觀能動性,加快實施產業工人培育計劃,通過校企聯合實現產教融合,源源不斷地為企業輸送技能人才。
鐘瑛委員:
強化對中小企業針對性扶助政策的協同性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鐘瑛建議,強化中小企業針對性扶助政策的協同性,不斷完善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策略,促進民營企業加快業務結構調整與經營模式變革。
鐘瑛說,民營經濟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達到60%。中小企業作為中國民營經濟最活躍、最基礎的市場經濟微觀主體,既是供應鏈產業鏈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又是提供就業崗位的主力軍。“在一定意義上,提高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關系到能否穩住經濟基本盤和兜住民生底線。”
鐘瑛認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項扶助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其中部分政策存在重復、交叉﹔部分政策對民營企業應急的實際效用較低,跨省的協作聯動性不足。她建議,綜合評估政策目標及效果,加強中央政府各部門、各省份間的政策協同性,提高政策發布和應用的效用。鼓勵民間借貸、普惠金融、網絡銀行等多元化產品,為中小企業提供及時的資金支持。立足中長期考慮如何創新金融工具,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積極促進民營企業加強與供應商協商頻次,優化供應鏈能力,擇機轉移供應鏈。促進民營企業加快業務結構調整與經營模式變革,從對“業務”的運營轉為對“人”的經營,促進企業從渠道經營、門店經營逐漸過渡到用戶經營。
賀強委員:
降低支付費用為小微商家紓困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証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建議,將支付降費作為長期產業政策目標,統籌產業各方力量,建立普惠的手續費定價機制,確保支付降費優惠落到實處,為小微商家紓困。
賀強說,在央行等部門的指導下,商業銀行、支付機構、清算機構已陸續出台一系列支付降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主體資金收付與周轉相關成本。
為進一步將支付降費工作落實到位,賀強建議,對於小微商家的收單交易,在繼續保持免費的基礎上,上游的銀行、網聯和銀聯都停收相關支付渠道和轉接清算手續費,共同分擔產業鏈成本壓力,助力小微商家渡過難關。對於公共交通、民生繳費、小額個人轉賬等便民化、非商業場景交易,產業各方也應逐步減少收費直到免費。
賀強還建議,將支付降費作為長期產業政策目標,統籌產業各方力量,建立普惠的手續費定價機制。推動銀行渠道手續費回歸成本定價,探索保障我國支付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手續費定價模式。由發改委、央行牽頭,統籌銀行、支付機構、清算機構等相關方,聯合制定支付降費工作方案,明確降費目標、重點支持對象與領域、費用減免的優惠期安排、機構間的成本分擔機制,以及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確保支付降費優惠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