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楊志明: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雙兼顧" 保就業總體形勢向好

2020年05月27日14:11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 (任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全面強化就業優先十分突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是重要的民生關切,也是穩住經濟基本盤,做好疫情“加試題”的關鍵之舉。

當下就業形式怎麼樣?如何做好“穩就業”“保就業”工作?近日,人民網財經採訪到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他表示,國內外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兩次大的沖擊,企業復工復產復市復業在逆勢而進,當下保就業總體形勢持續向好。

楊志明介紹說,目前,已取得重點企業、重點工程、重點項目保就業的階段性戰略成果,隨著經濟恢復加快、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收窄,復工復產復市復業加快,勞動力市場供需正在較快恢復,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階段性大規模用工任務基本完成。餐飲、住宿、商業零售、文化旅游正在恢復,打通“堵點"、補上斷點、開拓新點成為保就業主要措施。

“保就業的重點群體是大學生就業、農民工就業。”楊志明表示,從新增就業的結構看,重點是大學生就業,今年職業院校擴招200萬人,可將農村初高中畢業生(2019年新增農民工241萬人、2018年新增186萬人)即通常說的"兩后生"基本吸收到職業技術院校裡,緩后進入勞動力市場,也為中長期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儲備高技能人才。

從保就業的存量看,楊志明指出,保農民工復工復產是“重頭戲”。據介紹,農民工是我國產業工人的主體,是防疫防控中返城復工最大流動群體,也是城市公共衛生防疫覆蓋面最薄弱的群體,農民工在保就業中的規模之大、在勞動報酬中對脫貧的影響之大、在經濟恢復中穩崗貢獻之大前所未有。

前所未有的沖擊孕育了新的就業機會。制造業的自制口罩,建筑業的模塊式快建板房,服務業中的無接觸快遞、送外賣,勞動管理中的零活用工、共享用工等創新迭出,楊志明稱,新業態“無中生有”與傳統產業“有中出新”交織正在演進。

越是困難時候越需要挖掘自身潛力,越需要用改革來突破難題,越需要化危為機,將短期刺激的政策措施同中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優化結構結合,為后疫情時代的新發展增加活力和儲能。楊志明指出,針對常態化疫情防控情況下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如何做好“穩就業”“保就業”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一、建立各級政府對企業供應鏈上“補鏈”和優化布局上“擴鏈”的專項扶持,財政、金融、就業政策綜合發力,所需資金納入援企政策“總盤子”,以優惠貸款扶持“補鏈”、以創業政策扶持“擴鏈”,“雙創”扶政政策在特殊時期應有符合時宜的新內容,尤其加大對民營困難企業“補鏈”穩崗力度。

二、大力救助中小企業,穩住就業主渠道。建議在特殊時期失業壓力增大情況下,可擴大參保企業享受返還失業保險金范圍,同時根據失業率變化情況動態調整申領標准,部分地區可以根據企業人員規模建立階梯型返還方案,提高返還比例。給小鋪小店小廠以特別救助措施,讓小微企業、小店小鋪活起來,穩崗員工多起來,充分釋放開拓市場縫隙的靈活性。

三、發放困難企業穩定勞動關系基本生活補助。對復工后停產半停產企業還保持勞動關系的失崗職工,採取同級財政、社保、企業“三家抬”辦法籌措特別補助金,按城市最低工資水平在半年至一年內發給基本生活補助,特殊時期將穩崗補助與返還失業保險金、就業補助結合起來,盡最大努力將職工穩定在企業。特殊時期對困難企業可將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從緩繳到6月底延至9月底,特困企業至年底。

四、對失崗職工大規模開展職業新技能培訓。應對今年特殊時期,實施2019至2021年三年從失業保險金節余中拿出1000億元補貼培訓5000萬職工的行動計劃,特殊時期可"寅吃卯糧"、將2021年計劃適當提前到2020年,集中資金、集中時間、集中培訓,也可舉辦新技能訓練營等多種形式,將數字經濟平台經濟新職業作為轉崗培訓內容,探索培訓與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結合起來,在特殊時期提升技能為產業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儲能。

五、實施彈性用工、共享用工、靈活用工等方式,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鏈接、橋梁作用,緩解企業穩崗壓力、通過共享用工調劑待崗工人到新崗位工作,可跨區域跨企業、按生產線或工種實現規模化共享用工,尤其是利用互聯網+來提高技術工人跨企業階段性配置工作,緩解多年形成的“技工難”,將特殊時期提高人力資源效率與穩定勞動關系結合起來。

楊志明強調指出,防疫中創新發展的新經濟、新管理將迎來上升機會。疫情尚未過去,探索尚須深入,穩崗保就業工作是重中之重。通過更有實效的援企穩崗政策,以及企業和勞動者復工后的倍加努力,必將能以新的發展“熨平”疫情帶來的沖擊。 

(責編:任妍、孫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