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8日08: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逐年顯現,居民個人養老金融需求增長迅速,養老保險第三支柱也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之一。多位代表委員表示,當前第三支柱發展仍不充分,與預期相比有較大差距,建議盡快出台更大力度政策予以支持,可通過加快推進相關法規建設、延長試點期限等方式,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稅延養老保險試點擴面擴容。
當前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由三個層次構成:政府主導並負責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為第一支柱,佔主導地位﹔政府倡導並由企業自主發展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為第二支柱﹔包括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在內的個人養老金制度被稱為第三支柱,僅在部分地區試點,規模尚小。
對此,國家發改委5月22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查的《關於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指出,加快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大力發展企業(職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建立並推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發展。
近年來銀保監會已經在第三支柱建設上出台了一些政策,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在上海、福建、蘇州已經正式開展。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韓沂在提案中指出,由於目前試點政策區域窄,政策覆蓋性不高,稅收遞延優惠額度相對有限,操作不便捷等多方面原因,稅延養老保險“叫好不叫座”,受惠人群較少,與政策預期相比有較大差距,政策效應未完全顯現。
對此韓沂建議,盡快出台稅延養老保險政策或延長試點期限。他表示,一方面,試點政策已到期多時,為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建議盡早出台新的稅延養老保險試點政策,或延長原政策的試點期限,保障政策的延續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為降低政策推進難度,可考慮先行開展稅延養老保險試點的地區擴面工作,使更多群眾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同時韓沂建議,調整領取期稅收政策,支持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發展。他提出,可參考新稅制下基本養老金的所得稅標准,合理調減個人稅延養老保險領取期稅率,如調整為領取時統一按不高於3%稅率納稅。同時進一步研究制定差異化領取稅率,引導消費者終身領取或不少於15年的長期領取,確保資金的養老用途。
包括意外險和長護險在內的健康險為老年人提供的是意外、醫療和日常起居的保障。2016年6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來,各地對於試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積極性都很高。今年5月6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就《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出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的城市名單。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壽險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長護險試點已有一定效果,但還是呈現出一些問題。一是部分地區在籌資中沒有體現個體責任,為制度深化帶來風險﹔二是一些城市推進慢,長期部分保障帶來新的社會不公平﹔三是標准體系未統一,應加大力度盡快完善﹔四是護理服務專業人員缺口大。
周燕芳建議,加快立法,建立一套內容完整、結構合理、要素齊全、銜接配套、和諧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法規體系,將籌資方式、運作模式以及相關的標准建立等制度化,為長期護理保險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