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聚焦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建議編制規劃辦法先行 完善風險評價體系等

2020年05月29日07:56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長江和黃河是我國境內的重要河流,今年兩會,有很多代表委員熱議如何加強長江和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他們建議,就相關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編制和出台有針對性的研究報告、管制規劃和實施辦法等,強化環境污染物的監管和防治,完善風險評價體系,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專門就長江和黃河的生態保護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提出要“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和“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

  長江橫跨我國東、中、西部,水資源總量約佔全國總量的35%,是中國重要的戰略淡水資源庫。5月15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召開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推進視頻會。會議提出,長江流域污染排放基數大、生態破壞嚴重、環境風險突出、生態環境治理能力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需要不斷加強統籌、克服困難,確保完成攻堅戰目標任務。

  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仲志余認為長江大保護與水安全意義重大且諸多重大技術問題亟待解決。比如,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國家供水安全、流域生態安全,以及提高流域綜合管理能力等。因此,他在提案中建議,在“十四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設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長江大保護與水安全重點專項”﹔建設長江治理與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系統布局生態環境敏感區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體系,為“長江大保護和水安全”科技創新提供基礎支撐和條件保障。

  同樣長期關注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建議,強化長江流域新興環境污染物的監管和防治。他介紹稱,長江沿線分布有大量的重化工企業,高密度布局之下,疊加性、累積性和潛在性的環境污染隱患多﹔同時,新興污染物的排放和殘留,日益成為一個較為突出的環境問題。周洪宇建議,加強對新興污染物排放的調查與監管,摸清污染來源、種類,確定受污染區域及污染狀況﹔加強源頭控制,規范化抗生素的使用﹔推動新興污染物的檢測方法與相應環境標准的建立,完善新興污染物風險評價體系等。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青海發源到山東入海,沿途經過9個省、自治區,先后有13條主要支流匯入。5月26日,生態環境部正式啟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生態環境部指出,與長江、渤海相比,黃河流域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水資源分布不均和生態脆弱問題十分突出。一些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導致水污染加劇,一些流域尾礦、工業和生活廢水無序排放問題突出。針對黃河流域干支流、上下游不同特點,有必要選擇重要支流和干流河段開展試點,穩扎穩打,逐步探索凝練出適用黃河流域特點的排查整治經驗,進一步帶動整個流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

  保護黃河也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寧夏僑聯主席朱奕龍認為,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應率先編制《黃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空間管制規劃》,把黃河生態環境保護擺在首位。他表示,多年來,黃河流域省區大力實施退耕還林、生態移民、治沙防沙、礦山治理、高標准農田建設、國土綠化行動、濕地修復、河灘治理等工程,初步實現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經濟體系初步建立、山綠與民富雙贏的目標。編制《空間管制規劃》,能以制度方式保障多年來黃河流域生態建設成果不受侵佔、破壞,從而推進黃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良性循環。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站長趙慶豐建議,加強黃河流域河灘地生態修復。他認為,多年來黃河兩岸河灘地權屬較為復雜,河灘地發包、轉包、農民搶種現象普遍存在。河灘地內耕種面積達幾十萬畝,大多為農民搶種的“撞田”。機械化生產投入大量化肥農藥和除草劑,對黃河水質造成污染,生態修復功能退化,水源涵養能力和蓄水保土能力明顯下降,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同時,部分已被群眾耕種的河灘地位於黃河行洪區內,嚴重威脅著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趙慶豐建議有關部門在制定黃河河灘地規劃時,退出位於河灘地及防洪堤外側一定距離內的耕地,就地核減河灘地所在地的耕地保有量,使黃河沿線用地范圍內最大限度減少人類活動,逐步恢復黃河兩岸自然生態本底,打造沿黃生態長廊,保障母親河的水質安全、保護沿線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責編:李棟、值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對話地方領導
    高談客論
    部長通道
    代表通道
    兩會夜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