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醫療補短板 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

2020年05月29日07:57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2020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我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一場“大考”。從傳染病防控,到醫療資源供給,再到各種配套資源的跟進,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暴露出了我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不足。在今年兩會上,補醫療短板、補衛生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話題。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表示,這次疫情大考,暴露出我國疾控體系和能力建設中仍存在一些瓶頸問題亟待解決,比如重醫輕防的觀念依然存在,公共衛生應急協作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應急處置能力有待加強,基層人員編制數量不足,專業人才流失嚴重等。

  “隨著大衛生大健康理念的樹立,疾控機構職能已從單純的預防控制疾病向全面地維護和促進全人群健康轉移,這需要我們統一思想認識,看清發展方向。”蔡秀軍表示,應主動順應健康發展新趨勢,積極應對健康發展新需求,把重構和強化疾控中心作為公共衛生體系重要環節的核心能力建設。

  蔡秀軍認為,應提升疾控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中的戰略定位﹔建立多數據、全方位、廣覆蓋的公共衛生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完善突發重特大疫情防控規范,健全早期信息透明共享機制,加強傳染病直報渠道,探索疫情防控“熔斷”制度,即時自動觸發應急響應﹔改進疾控中心管理體制。

  全國政協委員、杭州市政協副主席謝雙成也表示,從這次疫情來看,我國公共衛生應急戰略規劃和投入保障不足,法治和信息化建設比較滯后,人才短缺,基層衛生網的建設較為薄弱。

  謝雙成建議,明確公共衛生法律地位,確定各級政府責任,及時修訂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依托醫養護平台及公共衛生平台建設,打通“信息孤島”,深度融合醫療服務信息、公共衛生基礎信息、部門數據,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發揮信息化在疾控工作中的重要支撐作用。

  此外,有專家指出,當前我國城市醫療設施建設依然存在專業性傳染病醫院數量少、綜合醫院抗疫能力差、應急抗疫設施增建能力與儲備不足等問題。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筑業協會工程項目管理與建造師分會會長陳華元建議,加強城市醫院“平戰結合”建造理念。對城市綜合服務性醫院、傳染病醫院來說,“平”為非公共衛生事件時各司其責、各展所長﹔而“戰”意味著在發生公共衛生事件時可迅速轉化為收治醫院。這就要求醫院在規劃、設計、建設階段進行提前科學布局,從而減少發生大型公共衛生事件時候的改建、增建工作量,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提升城市整體抗疫能力。

  在日前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趙辰昕表示,針對公共衛生應急方面的短板和弱項,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在調整優化中央預算內的投資結構,盡快補齊相關領域短板,堵上漏洞,強化弱項。

  趙辰昕還表示,我國將根據各省不同人口規模,依托當地高水平中西醫醫療機構,改造升級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並有機結合儲備一批重症患者救治、普通患者監護、方艙醫院設施設備等一批應急物資。同時,在建、新建大型場館設施等項目,也將充分考慮應急需求,制定相關改造預案。

  事實上,目前我國多地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已提速,我國醫療衛生補短板力度正在加強。此前,成都發布《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出,到2025年,成都將建成國內一流、國際先進,與國家中心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打造國家公共衛生安全標杆城市。上海出台的《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將建設包括公共衛生的應急指揮體系、監測預警體系和社會治理體系,以及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應急醫療救治體系等五大體系。

(責編:李棟、值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對話地方領導
    高談客論
    部長通道
    代表通道
    兩會夜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