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賢康代表:讓畢業生按期畢業是剛需目標

孟亞旭

2020年05月29日08:11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今年兩會,湖北代表團備受關注。5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表示,湖北人民、武漢人民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習近平強調,要切實做好“六保”工作,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武漢大學何時才能復課?學生就業是否受到了影響?帶著這些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

大學建設

科技發展是走向強國重要一環

北青報:您今年上“兩會”,帶來了什麼樣的建議?

竇賢康:我認為,中國的科技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2003年SARS發生時,基因測序並不是我們完成的。這次新冠病毒發生后,我們率先進行了基因測序,並分享給全世界。我們國家要走向強國,科技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我建議,不管今年經濟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國家在“雙一流”大學建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方面的投入都不能降低,因為這涉及到科技和教育的基本盤。隻有這樣,才能保障高端人才的培養和基礎科學的研究保持在一個高的水平。

北青報:湖北省對武大的投入如何?

竇賢康:湖北省和武漢市在經濟面臨困難的情況下,省委省政府還是承諾每年分別給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4個億,進行“雙一流”大學建設,一分錢都不減少,非常感謝湖北省,也感謝武漢市。

我們武大在“一流”大學建設中,這幾年也一直在推進“人才強校”。我們本著一流的標准,不斷打造一流的師資隊伍,力求培養出一流的人才。

北青報:和去年相比,您這次參加兩會心情發生什麼變化了嗎?

竇賢康:我們剛剛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疫情,現在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成果,大家更多地討論如何更好地復工、復學,讓生活步入正軌。武漢的疫情控制比較好,我們有足夠的信心開始新的生活。

復課問題

集體返校取決於兩個因素

北青報:目前武大學生的學習情況如何?

竇賢康:這學期主要以網課為主,畢業生通過網絡課程完成學習任務,也通過網絡完成畢業論文的答辯。

讓畢業生按期畢業是剛需目標。早在3月份,我們就已經進行了研判,要求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通過網絡課程、網絡答辯等方式,完成應屆畢業生的相關畢業工作。正常的話,全部的本科生月底就會完成整個的網上答辯,學生畢業的程序就全部走完了。全校其他年級學生這學期有很大的概率也會通過網絡課程完成學習任務。

針對碩士畢業生,我們要求大部分人盡可能在本月底完成網絡答辯和相關的畢業程序。另外,還有小部分碩士需要返回實驗室開展畢業實驗和畢業設計工作,以進一步補充實驗數據,完善實驗報告,完成畢業論文,他們可能要到7月份、8月份完成答辯工作。

北青報:武大什麼時候可以復課?

竇賢康:武漢曾經是疫情的中心,學生返校的前提是必須要確保健康。我們學校已全面做好學生返校的防控措施准備,目前重要防護物資的採購、老師身體健康的檢查、學生寢室的消殺工作等都已經完成了。

我們解決了部分有重大科研任務的學生返校問題,批准少量學生返回學校。因為今年二三月份,在抗擊疫情最關鍵的時刻,有一些一線教授提出需求希望研究生返校,我們按照程序批准了少量醫學、生物學相關的研究生返校,這些都是直接和抗疫相關的專業。當然,對這一部分學生都經過了嚴格的核酸檢測,並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確保學生的身體健康。

學生什麼時候集體返校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地方政府同意,按照相關規定,地方政府會給我們學校一個允許學生返校的時間節點﹔另一個是要經過教育部同意。我們會認真落實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通知精神,優先安排畢業生返校問題,具體返校時間會根據程序報批后公布實施。

學生就業

和北大、清華共享就業平台

北青報:您是否擔心今年學生的就業問題?

竇賢康:和全國其他地方相比,今年武漢畢業生會面臨更多的困難。一方面,武大學生返校的時間相對其他地方比較滯后,畢業前在校時間非常短,畢業生找工作的時間比較緊﹔另一方面,湖北和武漢受疫情影響,本地就業崗位需求不足,就業機會有所減少,這也會增加學生就業的困難。

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從2月初開始空中招聘活動,開設就業指導網絡課程,並提供個性化職業測評與咨詢服務﹔推進線上簽約、選調生和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推送工作等。比如和北大、清華共享就業平台,開展就業創業工作“一幫一”行動。總之,困難肯定會有,但我們會努力,讓畢業生找到一個適合他自己的工作崗位。

經歷了這次疫情后,湖北的一些企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我也問過我校學生就業部門,他們的回答是這種情況會對學生就業有影響,但影響不會特別大。

北青報:您想對要報考武漢大學的學生們說些什麼?

竇賢康:在中華民族奮進和追夢的歷史進程中,疫情是非常短暫的事情,武漢現在已經很安全了,社會各界都感覺到,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武漢大學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大學,校園也是中國最美麗的大學之一,我們在硬實力方面提高得也很快,在各主要大學排名中都是國內的前十名。希望有更多的學生踴躍報考武漢大學,我們一定會提供更好的教學和生活條件,一定讓他們度過充實的四年生活。

抗疫故事

邀請援鄂醫療隊明年看櫻花

北青報: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武漢大學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竇賢康:我們武漢大學有三個附屬醫院,其中兩個醫院(人民醫院和中南醫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與疫情戰斗中,一批武大人臨危不懼、義無反顧,以醫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站在戰疫的最前線。同時我們還接管了雷神山醫院和武昌方艙醫院等醫院,可以說,他們是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很重要的主力軍。

作為大學,我們還有科技力量。在2月初,武漢核酸檢測量比較少,醫院通過和武大相關實驗室的合作,在當時就提供了每天1700份的核酸檢測。我們還迅速組織了藥物篩選和臨床試驗、產業轉化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武大校友也是比較突出的。在2月初,校友通過捐贈、海外採購等方式,給湖北省、武漢市提供了大量的醫藥物資。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武漢市共接收社會捐贈款物42億元,其中武漢大學校友捐贈款物12億元,超過了四分之一,有力支持了抗疫工作。

北青報:今年3月8日,武漢大學向全體援鄂醫療隊員發出了賞櫻邀請信,為什麼要寫這樣的邀請信?

竇賢康:這有很多的因素。我2月初第一次去方艙醫院時,看到一批來自廣東的援鄂醫療隊的護士,他們非常年輕,奮戰在抗疫一線,臉上洋溢著一種大無畏的精神。正是他們的艱辛付出,才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這些年輕人讓我很感動,所以不論怎麼感謝他們、報答他們都不為過。

有些醫生、護士表達了想去武大看櫻花的意願,隨著疫情的好轉,我把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的援鄂醫療隊請到了武大,請他們去武大校園看了看。當時,櫻花已經凋謝了,我帶著他們走了沒有櫻花的櫻花大道,還去看了學校的古建筑。當時我想,明年一定找個時機選個櫻花盛開的周末,封閉校園隻接待醫務人員。

文/本報記者 孟亞旭

統籌/劉曉雪

(責編:李棟、值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對話地方領導
    高談客論
    部長通道
    代表通道
    兩會夜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