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語陽
2020年05月29日08:12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許小紅
在2020年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一詞出現39次,成為高頻關鍵詞。高校畢業生是就業問題的重要群體。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師范大學副校長許小紅。許小紅表示,長遠來說,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要從畢業生的定位和高校的定位兩個層面進行更新調整。同時,許小紅想對學生說:“不是人人都要當科學家、公務員,也要有人當好大國工匠、基層工作者。”
開拓思路
到邊遠省份更需要的地方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高校畢業生是報告中提到的重點促就業群體。“受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可預期因素增多,就業出現了困難。”許小紅說。總的來說,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比往年要大。一方面,用人單位面臨壓力用人需求減少﹔另一方面,對畢業生來說,找工作的許多環節遇到障礙。
盡管新冠疫情對畢業生就業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通過調整工作方式,積極利用新媒體、網絡等互聯網手段,開拓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可以為畢業生更多更好地就業創造條件。疫情以來,學校的各類招聘活動均調整為線上舉辦。同時,為畢業生提供便捷的線上指導,利用就業微信公眾號等開展線上就業咨詢,發布視頻雙選會操作指南和參會溫馨提示,提高畢業生網絡視頻雙選會面試技巧和求職能力。截至5月中旬,學校組織開展大型空中雙選會2場,總計300余家單位參會,提供就業崗位1.5萬余個。
許小紅提到,為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5月初,教育部聯合六部門實施“百日沖刺”行動,其中包括升學擴招吸納行動。據了解,教育部安排碩士研究生擴大招生規模18.9萬、普通專升本擴招32.2萬。
“這樣就把繼續深造的渠道都打開了,對畢業生來說是個很好的出路。”許小紅說,擴招使得錄取率提高,畢業生“間接就業”。但她也表示,招生指標不是平鋪下去的,而是有側重。例如,國家急需人才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戰略性專業,以及涉及民生問題的公共衛生、醫療等領域擴招名額較多。
“擴招可以緩解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但畢竟比例有限。”許小紅表示,就學生本身而言,面對疫情的特殊情況也需要調整心態,靈活就業。
“我建議畢業生放平心態,立足於實際,先走向社會。”許小紅舉例說,自己所在的師范院校每到畢業季,城裡的中學競爭激烈,鄉鎮等基層學校則吸引力不夠。“就業的思路很多,比如到基層去鍛煉自己,到邊遠省份更需要人的地方去,或者創業磨煉自己等。”
調整學科
及時調整優化專業設置
不僅是針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就業問題,在畢業生就業方面,許小紅認為,長遠來說,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要從畢業生的定位和高校的定位兩個層面進行更新調整。“今年遇到新冠肺炎疫情了,未來還會遇到其他挑戰,如何長遠應對才是關鍵。”
就畢業生而言,許小紅表示,學生要放平心態。“不是人人都要當科學家、公務員,也要有人當好大國工匠、基層工作者。”許小紅說,要重視符合社會需求、專業技能性強的職業教育。
許小紅曾在調研紅木家具廠時了解到,市場上雕刻技術人員缺乏。這些技術人員需要經過職業技術學校的培訓,專業性強,工資也很可觀。“但有些家長和學生認為即使坐在辦公室每月賺兩三千塊錢,也不願意去做這些活兒。”相反,有些專業性不強人人都可以做的行業卻人滿為患,“畢業生的技能和社會需求不匹配,導致找工作壓力大。”
“過去我們說學而優則仕,讀書為了當官,但現在產業大發展,專業多樣性增多,需求也在變化,家長和學生都要充分理解、正確定位職業教育,讓自己成為應用型的人才。”
同時,許小紅表示,高校也應該積極找准定位、調整專業布局。社會發展催生新業態,一些行業隨著社會進步逐步被淘汰。但是高校學科專業設置有慣性,例如,在某一領域有師資力量就一直開辦這樣的專業,但其實社會對這個專業的需求已經很少了。與此相反,有些行業一直缺乏人才,例如人工智能、網絡技術、芯片技術、微電子專業等,畢業生供不應求。
高校要把自己放在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去定位,及時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和學科布局,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適應,把不符合需求的專業撤掉,補齊真正的缺口短板,這樣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長遠地解決就業難題。
平安校園
開展安全管理標准化建設
許小紅這次參加兩會帶了4個建議。其中,她提出,建議進一步完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支持體系。“近年來,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今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讓學校安全管理面臨重大考驗。”許小紅總結了校園安全風險防控存在的幾方面問題。
首先,因缺乏具體的管理標准,學校安全工作者往往難以把握管理的幅度,學校安全工作還沒有很好地建章立制。同時,學校安全工作者專業化水平低。“因為缺乏系統與專業的培訓,各類學校安全工作者普遍存在對學校安全工作了解不深入、安全工作知識與技能匱乏的現象。”此外,學校安全經費總量不足。
對此,許小紅建議,要開展學校安全管理標准化建設。從基礎設施設備安全管理、教學及學校生活安全管理、學校安全事件通報與處理等方面,制定針對不同類型學校的安全管理標准規范,明確學校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對學校安全工作者的具體要求。
同時,健全學校安全工作者培養培訓體系。例如,高師院校等要開設學校安全主修或輔修專業,或開設學校安全選修課程,提高未來學校安全工作者的專業素養。而且,可以加大對各類安全工作者的培訓力度,在國培、省培中專設學校安全培訓項目。
就學校安全經費保障方面,許小紅提出,從學校規模、學校類型和學校安全工作內容等角度,對學校安全經費標准進行科學測算。借鑒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改革思路,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學校安全經費投入機制。同時,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學校安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