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專訪中共雲南省委書記、雲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豪

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讓各族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張帆 孫海峰 徐元鋒 楊鴻光 祝鴻偉 孫陽 趙晶 董童 李發興

2020年09月03日17: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雲南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發展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成效。

  當前,9個未摘帽縣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准,11月底前將全部完成退出工作,雲南基本省情發生深刻變化,邊疆、民族、山區、美麗正成為雲南新的靚麗名片。

  為深入宣傳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全方位反映黨和人民的奮斗實踐,深刻揭示中國道路的光明前景,人民網於7月3日在北京啟動“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近日,採訪團走進雲南,分赴德宏州、普洱市、西雙版納州、曲靖市、昭通市等地進行調研採訪。期間,中共雲南省委書記、雲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豪接受了人民網的獨家專訪。

  陳豪在專訪中表示,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進程中,雲南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牢牢抓住“人”這個關鍵,堅持從干部和貧困群眾兩個層面,圍繞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脫貧攻堅能力、激發工作干勁精准發力,全面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省委、省政府堅持分類精准施策,全面實行“四個傾斜”,切實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廣泛凝聚各方幫扶力量。

  陳豪表示,下一步,雲南將從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抓好產業、就業和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抓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執行落實,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強化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責任等方面著手,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帶領各族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以下為專訪內容:

  2019年7月20日,陳豪率隊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深度貧困縣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研,圍繞黨的建設、脫貧攻堅等工作進行調研,聽取州縣鄉村黨員干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雲南日報供圖)

  人民網: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通過近幾年來的脫貧攻堅戰,雲南取得了哪些顯著成就、積累了哪些實踐經驗?

  陳豪:雲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曾經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四位一體”的欠發達省份,農村貧困人口量大面廣,貧困人口數量是全國最多的省份之一,貧困人口分布的縣域數量居全國第一位,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雲南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發展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成效。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做到早分析早應對、兩手抓兩不誤,強化工作舉措、科學有序調度,開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總攻、百日提升行動,全面開展挂牌督戰,持續深入推進問題整改,全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剩余44.22萬貧困人口、429個貧困村、9個未摘帽縣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准,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可期。

  總體來看,脫貧攻堅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一場偉大的戰役,也是一場偉大的變革,對雲南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意味著,全省各族人民即將迎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老少邊窮、貧困落后的狀況即將成為歷史,雲南基本省情發生深刻變化,邊疆、民族、山區、美麗正成為雲南新的靚麗名片。一是困擾雲南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脫貧攻堅戰以來,全省累計實現613.8萬貧困人口脫貧,8073個貧困村出列,7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1.32%,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地區整體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當前,未摘帽的9個貧困縣11月底前將全部完成退出工作。二是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2015年至2019年,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070元增加到10771元,年均增長11.1%,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貧困地區群眾出行難、吃水難、用電難、通訊難、上學難、就醫難、住房難等問題得到普遍解決,吃不愁、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安全住房和飲水安全有了保障,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貧困群眾普遍吃上了“生態飯”。三是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通過產業扶貧、生態扶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等,改變了貧困地區整體面貌,貧困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明顯增強。四是邊疆民族地區發展呈現歷史性跨越。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已有9個實現整族脫貧,獨龍族鄉親給習近平總書記寄去感恩信,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各族群眾發自內心地感恩黨,民族凝聚力不斷增強。五是干部隊伍作風得到砥礪鍛造。脫貧攻堅也是一場“轉變作風”的深刻革命,2015年以來全省累計選派駐村第一書記4.85余萬人、19.47萬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奔赴脫貧攻堅第一線,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作出了巨大奉獻和犧牲,他們用守初心、擔使命的實際行動鍛造了紅土高原上的精神豐碑,把黨和人民緊緊“聯結在一起”。六是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更加鞏固。一大批干部在脫貧攻堅戰中得到錘煉、本領明顯提高,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省脫貧攻堅指揮體系就地轉化為疫情防控工作體系,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回顧雲南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一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親自督戰,馳而不息推進脫貧攻堅,走遍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針對不同階段、不同方面的重點工作連續主持召開7次座談會,提出一系列扶貧工作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科學指引、根本遵循和力量之源。二是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了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管理體制、工作機制和政策體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保証。三是五級書記抓扶貧的責任體系。健全“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工作機制,落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扶貧,層層簽訂責任狀,層層壓實責任,有力有效推動脫貧攻堅責任、政策、工作落實。四是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基本方略。堅持扶持對象精准、項目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准、脫貧成效精准等“六個精准”,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問題,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症下藥、精准滴灌、靶向治療,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五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堅持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兩方面力量作用,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引領市場、社會協同發力,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脫貧攻堅格局。

  人民網: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雲南如何抓好深度貧困地區、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的脫貧攻堅工作,主要有哪些亮點和經驗?

  陳豪:雲南的貧困問題,既有資源型貧困,也有素質型貧困﹔既表現在貧困人口個體生產生活困難,也表現在區域性整體發展滯后﹔既受歷史原因、自然條件、區域環境、個體素質等因素影響,又與民族宗教、文化習俗、社會治理、邊境問題等因素交織。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致貧原因復雜多樣,脫貧攻堅任務重、成本高、難度大,是最難啃下的“硬骨頭”。我們把解決深度貧困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推動資源和力量向迪慶州、怒江州、昭通市、27個深度貧困縣、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聚集區傾斜,集中優勢兵力,堅決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的硬仗。

  一是堅持分類精准施策。針對“三區三州”的迪慶州、怒江州,重點抓好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的落實,深入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生態保護、人居環境提升、能力素質提升等重點工程。針對昭通市和曲靖市北部地區等貧困人口大市、大縣,以產業發展和就業扶貧為抓手,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加快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針對文山州石漠化地區,堅持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相結合、發展生產與勞務輸出相結合、就地開發與易地開發相結合,加大石漠化綜合治理力度。針對邊境一線,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確保沿邊群眾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是全面實行“四個傾斜”。從組織領導、幫扶力量、政策舉措、資金投入等方面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整合資源、重點傾斜,精准施策、集中攻堅。組織領導上,我和省長分別挂聯迪慶州、怒江州和攻堅任務最重的鎮雄縣、會澤縣,27個深度貧困縣分別由1位省級領導挂聯,確保進度和質量。幫扶力量上,每個深度貧困縣安排至少3家省級單位、1個省屬企業、1個以上民營企業、1個省級駐村工作隊結對幫扶。政策舉措上,從新增項目、轉移支付、資金整合、金融投入、保險扶貧、資本市場、干部人才、社會幫扶、土地政策、兜底保障等10個方面,對深度貧困地區給予傾斜支持。資金投入上,省級以上財政涉農資金和專項扶貧資金的50%以上投入深度貧困縣,“兩不愁三保障”硬缺口全部由省級財政兜底解決。

  三是切實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囑托,創新“一個民族一個行動計劃、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的精准幫扶模式,全面實施提升能力素質、組織勞務輸出、實施安居工程、培育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六大工程,堅決打贏“直過民族”脫貧攻堅戰。截至2019年年底,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貧困發生率降至2.41%,獨龍、基諾、德昂、阿昌、布朗、普米、景頗、佤、拉祜等9個民族實現整族脫貧,傈僳族、怒族今年內可實現全面脫貧。通過不懈努力,“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邊疆各族人民心向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越來越堅定。

  四是廣泛凝聚各方幫扶力量。全面落實中央關懷,健全廣泛參與機制,依靠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等片區牽頭單位、上海、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央定點扶貧單位和中央企業支持,強化省內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國有企業和駐滇部隊定點幫扶責任,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共同為扶貧事業添薪加火。

  2019年9月26日,陳豪在曲靖市會澤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調研參觀會澤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時與搬遷群眾座談交流。(雲南日報供圖)

  人民網: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強調,要堅持“富腦袋”和“富口袋”並重,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幫助貧困群眾擺脫思想貧困、精神貧困。請問,脫貧攻堅實踐中雲南開展志智雙扶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有哪些?

  陳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在脫貧攻堅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雲南一些貧困地區干部群眾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解決精神匱乏比解決物質匱乏更重要,解決千百年來形成的落后觀念和習俗比解決貧窮更重要。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牢牢抓住“人”這個關鍵,堅持從干部和貧困群眾兩個層面,圍繞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脫貧攻堅能力、激發工作干勁精准發力,全面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干部層面,堅持激勵與約束並重。按照“盡銳出戰”要求,把最優秀的干部選配到脫貧攻堅一線,推動精銳部隊向貧困地區集結。一是抓理論武裝。指導和幫助各級干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關於扶貧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首先解決干部層面的精神貧困問題。二是抓思想作風。把脫貧攻堅作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實踐載體,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激勵廣大干部在脫貧攻堅主戰場比責任擔當、比干事能力、比精神狀態、比工作業績、比脫貧成效。三是抓能力提升。舉辦各級各類脫貧攻堅培訓班2.56萬期、培訓330.31萬人次,創建實戰實訓基地218個,對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部門行業干部、扶貧系統干部、幫扶干部、貧困村干部培訓全覆蓋,推動各級干部在戰斗中學習戰斗、在攻堅中學會攻堅。四是抓用人導向。注重在脫貧攻堅一線考察識別和培養鍛煉干部,2016年以來,共提拔了27名脫貧攻堅實績突出的貧困縣黨政正職和130名貧困鄉鎮黨政正職並繼續兼任現職,樹立重擔當、重實干、重實績的鮮明用人導向。

  群眾層面,堅持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並重。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一是完善新機制。發揮好群眾的“主體”作用、干部的“引領”作用、政策的“導向”作用,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實行“按勞取酬、優先優酬”,把幫扶資金轉化為產業投入、勞動報酬、公益崗位補貼,讓貧困群眾在參與中增強能力、樹立信心。二是培育新觀念。弘揚中華民族勞動光榮、勤儉持家、鄰裡和睦、孝親敬老等傳統美德,教育和引導貧困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光榮脫貧、勤勞致富,激發內生動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三是倡導新生活。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發揮村規民約作用,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改變落后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融入新時代新生活。

  人民網:習近平總書記深情指出,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后,雲南如何鞏固脫貧成果,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陳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的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講到了群眾的心坎上。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研究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帶領各族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一是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過渡期內政策穩定,對已經脫貧的“扶上馬、送一程”,確保每一個貧困戶和貧困人口脫貧有支撐、致富可持續。持續強化脫貧攻堅的責任、政策、工作落實,做到思想不鬆、責任不減、要求不變、作風不降,齊心協力跑好脫貧攻堅“最后一棒”。

  二是抓好產業、就業和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全面落實后續幫扶措施,大力推進特色產業到戶、利益聯接到戶、金融支持到戶,就業培訓到人、生態扶貧崗位到人等相關工作,不斷提高產業、就業組織化程度。深入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幫扶專項行動,全面做好搬遷安置區的產業發展、就業幫扶、配套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社區治理、社區黨建、社會融入等工作,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脫貧、逐步能致富,努力實現從“搬得好”向“幫得好”的根本轉變。

  三是抓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執行落實。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等人群加強監測,確保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幫扶,切實防止返貧。當前,針對疫情、災情等影響,採取有力措施,對困難群眾進行及時幫扶和救助,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四是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當前,貧困地區正處在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我們將認真編制“十四五”鞏固脫貧成果規劃,在領導體制、規劃思路、工作力量、項目資金、政策支持、制度規范、督查考核等方面,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系統謀劃、一體推進,接續推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做好政策統籌銜接,全面梳理脫貧攻堅各項政策舉措執行效果,研究推動部分臨時性、超常規政策舉措轉化為常態化的制度保障。做好工作統籌銜接,對攻堅期內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重點舉措,進一步安排好后續工作。做好群體統籌銜接,對農村邊緣戶、相對落后的非貧困村加大幫扶力度。做好規劃統籌銜接,把脫貧攻堅規劃尚待完成的任務、工程、項目等納入鄉村振興規劃。做好工作力量統籌銜接,根據工作需要調整完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充分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扶貧以及軍隊、社會力量在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

  五是強化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責任。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總結運用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成功經驗,建立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體系和考核機制,以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制度機制推動鄉村振興任務落實落地,用脫貧攻堅中形成的優良作風促進鄉村振興,用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責編:栗翹楚、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