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走進雲南

走進西南聯大 讀懂家國情懷

趙晶 孫陽 高亞永

2020年09月06日16:51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在中國,有這樣一所大學,隻存在了短短八年零八個月,卻誕生了172位院士,8位“兩彈一星”元勛,2位諾貝爾獎得主,9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個傳奇。

它,就是在抗日戰爭炮火洗禮中成長起來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8月17日,“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雲南團記者走進西南聯大舊址,追憶那個大學精神閃耀的時代。

“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雲南團走進西南聯大舊址。(李發興 攝)

1937年“七七事變”后不久,平津陷落。8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陸續南遷。1938年,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抗戰勝利后,聯大“勝利關閉”,三校各自北歸復校。如今,西南聯大舊址保留了西南聯大原教室、“一二·一”運動四烈士墓、革命烈士紀念碑、聞一多先生衣冠塚等歷史遺存。

在西南聯大博物館入口能夠看到四個大字“剛毅堅卓”。這既是西南聯大的校訓,又是師生八年日常學習和生活的真實寫照。

西南聯大博物館入口豎立著該校校訓“剛毅堅卓”。(人民網記者趙晶 攝)

在那個戰火連天的時代,昆明不是世外桃源。加之物資匱乏,通貨膨脹,貨幣一再貶值,師生們生活極其艱苦。

校長梅貽琦賣光了所有值錢家當,一部分用以置辦學校。然而他自己一家人在昆明的生活日漸拮據,梅貽琦的夫人要上街擺攤賣米糕補貼家用。

當日軍飛機來襲,師生們一邊向郊外躲避,一邊就地學習,學業未曾耽誤。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西南聯大在昆八年,大師雲集,名家薈萃,在極度簡陋和艱苦的環境中,“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精誠團結,弦歌不輟。葉企孫、吳有訓、華羅庚、陳省身、吳大猷、陳寅恪、聞一多、朱自清、馮友蘭等一大批名師巨匠,傾心治學研究,堅持為國育才。聯大前后有1100多愛國學子舍身報國,投筆從戎,志願應征入伍奔赴抗日前線,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及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西南聯大原教室建於1939年,屋頂是簡陋的鐵皮。(人民網記者趙晶 攝)

2020年1月20日,正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參觀西南聯大博物館等,了解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深有感觸地說,國難危機的時候,我們的教育精華輾轉周折聚集在這裡,形成精英薈萃的局面,最后在這裡開花結果,又把種子播撒出去,所培養的人才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天,人們形容西南聯大,最常用的兩個詞是“大師雲集”和“群星璀璨”。今天,人們談論大學精神,仍常常以西南聯大作為例証。

西南聯大誕生於抗戰烽火中,從北京、天津到長沙,再到昆明,師生穿越戰火,不畏難,不退縮,離鄉背井,長途跋涉,為找一個能專心學術、實現理想的一方淨土,為了延續文化血脈,培養后備人才。西南聯大師生在戰火中雖顛沛流離但仍保持信念、弦歌不輟,那種舍我其誰的家國情懷,亦是這個時代所有大學的典范。

西南聯大走進了歷史,卻留存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裡。

(責編:栗翹楚、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