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山海“奇遇”記
2020年09月14日09:22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視頻:互補、互學、互促、互利,晉江(長汀)工業園打造福建山海協作模板 (人民網 蘭志飛攝制)
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有隻世界“名雞”——河田雞。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河田雞就源於河田鎮。
河田鎮滿山翠綠成了河田雞養殖的“聚寶盆”,產業的盤子越鋪越大。河田鎮黨委書記黃子華有一個願景:把河田鎮打造成遠近聞名的河田雞美食特色小鎮。
“除了河田雞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電商這整條產業鏈都有文章可作。”對於河田雞產業規劃,黃子華想得清楚。
抱著“金鳳凰”,要脫貧致富,做大做強產業是硬手段。晉江(長汀)工業園給黃子華更大的底氣。除了鎮黨委書記,他還兼著晉江(長汀)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的職務。
河田鎮的河田雞遠近聞名。(人民網 蘭志飛攝)
以山促海、山海共贏
晉江,福建沿海經濟最強的縣級市之一﹔長汀,昔日貧苦的老區蘇區。2012年,晉江和長汀因福建省委的“山海協作”決策而結緣。
“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長汀精神,遇上“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晉江精神。毫無疑問,山海“奇遇”讓老區蘇區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提了速”:長汀縣GDP和財政收入分別從2012年的126.12億元、10.15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89.75億元、14.44億元,分別增長129.7%、42.3%。
2012年3月,晉江、長汀兩地政府簽訂了《晉江市—長汀縣對口幫扶框架協議書》,正式建立對口幫扶長效機制。三個月后,總規劃面積15000畝的兩地共建工業園區落戶長汀縣河田、涂坊、南山3個鄉鎮。
落戶晉江(長汀)工業園區的福建億來實業,規劃五期建設經營40萬紗錠項目,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家門口就業機會。(人民網 林曉麗攝)
黃子華介紹說,工業園區主打高端紡織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一方面,工業園區承接了閩南產業的梯度轉移,另一方面,也考慮到河田鎮的產業基礎。”例如,農副產品加工的定位,與河田鎮河田雞產業發展相輔相成,工業化能夠助力河田雞產業鏈的延展和提升。
依托“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顯然,工業園區能夠讓河田雞的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以海促山,加快產業發展是“山海協作”的應有之意。自山海協作以來,晉江市提供資金、技術、招商資源支持,重點發展長汀縣高端紡織、農副產品深加工,同時,積極鼓勵企業參與“山海協作”。目前,晉江籍企業家在長汀投資企業超百家,涉及紡織、皮革、機械、食品等10多個行業。
長汀的脫貧路上,一靠產業,二靠就業。目前,晉江(長汀)工業園區共有30家企業落戶,其中包括11家規模以上企業。僅2019年一年,園區就近吸納了1600多人就業,為長汀人創造了更多“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海風“吹綠”紅土地
晉江籍企業踴躍到長汀投資,盼盼食品集團是其中的先行者。
17年前,當盼盼被力邀到長汀設廠時,這家食品加工龍頭企業有些猶豫。在長汀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蓋桂林的記憶裡,彼時的長汀,路是泥濘路,房是低矮房,“交通不暢、基礎設施不完善、產業鏈條不完備。”
盡管在長汀設廠面臨很多挑戰,但最終盼盼還是被長汀滿滿的誠意打動。“那一年的大年三十,長汀縣的主要領導都沒有回家過年,而是堅守在盼盼公司‘三顧茅廬’。”蓋桂林回憶道。
盡力“筑金巢”,盡心“引鳳歸”。為了服務好遠道而來的沿海企業,長汀致力於“牆內的事情企業管,牆外的事情政府做”,為企業提供“保姆式”的服務。
政企的良好互動給蓋桂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讓長汀盼盼在17年間“乘風而上”。2017年,盼盼在長汀的第二個工廠破土興建,兩年多的工夫,16條現代化生產線已經投入使用﹔2020年長汀盼盼的產值有望突破10億元,利稅突破4000萬元。
企業發展了,不忘回饋當地社會。長汀盼盼與長汀縣大同鎮李嶺村、涂坊鎮元坑村開展村企聯建結對,成立盼盼職業培訓學校,免費上門為村民培訓種植技術,並通過訂單、合同等形式進行收購,帶動種植業、禽畜業發展。
盼盼集團投資10.4億元在長汀建設的第二個生產工廠。(人民網 蘭志飛攝)
同時,據蓋桂林介紹,長汀盼盼先后與長汀縣李嶺村等地建立了農副產品種植、養殖基地,引導農民由原來的鬆散型種植轉向集約化、規模化的科學種植。目前,已在全縣直接和間接帶動1萬戶,種植基地面積2萬畝,近3萬農民受益,農民年人均增收1920元,累計增收5760萬元。
“海風吹拂紅土地”,長汀與晉江的山海“奇遇”故事還在繼續……
(責編:許維娜、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