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制造業PMI難見起色 日本經濟復蘇任重道遠

楊月涵
2020年09月24日08:03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制造業PMI難見起色 日本經濟復蘇任重道遠

  連續17個月了,日本制造業PMI依舊低於50的榮枯線。9月23日,IHS Markit PMI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日本9月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47.3,與前值47.2基本持平。PMI數據背后,是整個供應鏈的疲弱,疫情影響需求是近因,但早在疫情之前,動蕩便已經開始,產能過剩陰影籠罩,貿易摩擦此起彼伏。對日本新內閣來說,經濟復蘇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私營部門產出下滑,令制造業PMI指數整體承壓。按照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經濟學家Bernard Aw的說法,PMI數據顯示,日本9月私營部門產出出現下滑,為三季度經濟疲軟設定基調,日本經濟在未來數月或將面臨挑戰。細分數據顯示,9月新訂單繼續下滑,反映出需求疲弱,符合空余產能數據顯示的狀況。

  疫情的沖擊往往被認作是各項慘淡數據的“始作俑者”,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劉軍紅提到了一個很反常的現象,即美國需求還很旺盛,在疫情沒有明顯改善、經濟活動也沒有完全恢復的條件下,8月從中國發往美國的集裝箱運輸量達到了105萬個,規模也已經達到了疫情前的高點。相比較而言,日本對美國的出口依然是下降的,降幅在20%左右,6、7月日本發往美國的集裝箱數量還在2萬個左右。

  這種差距或許有其原因可尋。劉軍紅解釋稱,中國發往美國的集裝箱中主要是家具、玩具、電子機器及塑料等,但日本的這些產能都轉移到了國外,日本的重點產業是汽車,而汽車又是這次疫情之中受打擊最嚴重的產業,所以折射到PMI的角度就是數據上不來了。

  “其背后的邏輯就是貿易基本上恢復了之后訂單就有了,所以生產就跟上了,包括原材料採購、零部件採購等整個供應鏈就恢復了,但當一切從頭停了,整個供應鏈就萎縮了。”劉軍紅如此說道。

  疫情及政府的防疫措施對供應鏈相對較長的汽車及機械設備行業的打擊尤其之大。本月中旬,日本財務省公布的貿易初步統計結果顯示,由於對歐美出口持續低迷,8月日本出口額連續第21個月同比下降。

  由於歐美國家尚未從疫情中恢復,導致它們對汽車的需求低迷,因此汽車出口成了日本出口的主要拖累因素。受此影響,8月日本出口額同比下降14.8%至5.23萬億日元,但降幅較上月的19.2%有所收窄。其中,8月日本對美國出口同比下降21.3%,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19.2%。

  幸運的是,由於中國經濟持續復蘇,8月日本半導體制造設備、非鐵金屬、汽車等產品對中國出口繼續顯著增長,拉動當月日本對中國出口總額同比增加5.1%,連續兩個月同比增加。

  但要明確的是,疫情不過持續半年多,可日本制造業PMI低於榮枯線卻已經持續17個月,這也意味著,制造業的疲弱早在疫情開始之前便已經顯現,而疫情隻不過加速了這一情況的惡化。

  劉軍紅解釋稱,日本工業生產其實一直在下降,但這種情況並不止發生在日本,整個發達國家的工業生產都在持續下降,所以PMI也肯定好不了。其原因就在於整個世界都存在的產能過剩的問題,特別是特朗普上台以來,貿易摩擦背景之下,日本的工業受到的影響就更為嚴重。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之間的很多東西都直接波及滲透到了日本,造成需求不足。

  事實上,早在去年1月,路透社的一份調查就顯示,分析師們認為,在全球經濟放緩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壓力之下,日本經濟在下一財年滑入衰退的風險過去3個月來已然上升。彼時的報道就曾指出,中美貿易摩擦間接影響到日本,因為日本是中國半導體、手機和其他產品制造企業的設備和零部件供應商。去年年中,日韓貿易摩擦又起,進一步打擊了日本的出口,麻煩一個接著一個,數據自然不會好看。

  今年二季度,日本GDP按年率計算已經萎縮了28.1%,超過金融危機時的17.8%,成為自1955年以來的最差表現。如今,日本前首相安倍“撤退”,菅義偉扛起大旗,盡管他也強調應對疫情是當務之急,要在守護國民生命健康的同時推動社會經濟活動恢復,但在美歐疫情反彈背景之下,依賴對外出口的日本經濟要想復蘇,很可能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責編:李都也(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