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全球投資者依舊看好香港

汪靈犀
2021年01月22日07:31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日月談工作室
小字號

微信圖片_20210108144629.jpg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左)與香港最高樓香港環球貿易廣場(右)遙相呼應。

新華社記者 秦 晴攝


本屆論壇主題為“重塑世界經濟新格局”,主要探討了疫后復蘇、可持續發展、金融科技、5G、創業投資、資產及財富管理等環球經濟熱點話題,超過16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政界領袖、金融及投資專家、商界翹楚和經濟學家參與討論。不少專家表示,香港正迎接新的國際形勢帶來的機遇,預料疫情過后,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將更突出,價值更凸顯。
受疫情影響,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14屆亞洲金融論壇,日前首次在線上舉辦,吸引全球超過5000人參與觀看,人數多於去年線下舉辦時的3500余人,顯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仍具備相當的影響力。

優勢獨特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論壇開幕致辭時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香港金融系統表現強韌,金融市場有序運作,體現了投資者對香港金融市場的信心。她說,中國內地成功控制疫情,是全球唯一一個在去年實現實際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具備強大根基及獨特優勢。相信在疫情過后,作為聯系內地和世界的門戶,香港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正在迎來新的世紀機遇。他說,當前國際國內正在發生重大改變,亞洲有可能重回幾百年前所具有的文明引領地位,這些都將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成長帶來更多有利條件。在國家經濟“雙循環”新格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等過程中,香港均可發揮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橋梁紐帶作用,未來必將會更加繁榮。

“2020年的疫情對全球經濟都有大影響。但疫苗的大范圍接種帶來希望,2021年對於整個經濟應該是更好的一年。”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觀察認為,亞洲已經開始比其它區域復蘇得更早,她有信心亞洲會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而中國整個國家經濟復蘇的速度又是領頭的,香港作為聯系中外橋梁的角色,在疫情之后將更顯重要。

融入灣區

郭樹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在區域、國家和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深化多層次的經貿和金融合作,而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將不斷提高內地對港資機構開放的范圍和層級,積極拓展其在大灣區內的發展空間,大灣區必將成為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帶頭者和示范地。”他說。

香港特區政府方面,林鄭月娥承諾將繼續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人員、資金流通,在大灣區創造新的市場和商業機遇。她以開通在即的大灣區內“跨境理財通”為例,闡釋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帶來的機會將對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帶來多方面益處。

林鄭月娥稱,一方面,“跨境理財通”允許大灣區7200萬居民購買區內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將促進產品的多樣化和居民個人跨境投資選擇,極大拓寬了香港金融服務的潛在市場。另一方面,高漲的資金將反過來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首要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相信未來會吸引更多國際金融機構加入大灣區市場。

除此之外,郭樹清指出,香港在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過程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人民幣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新興國際貨幣。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可以開辦更多種類、更大規模的人民幣金融業務,吸引全球各地客戶,接納更大數額的人民幣資金。”郭樹清說,通過優化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安排,香港可更好地參與國家更高水平的全面雙向開放,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與內地實現合作共贏。

聚焦未來

本屆亞洲金融論壇特別推出全新“明日對話”環節,分別探討了銀行業、保險業、金融科技能源業、醫療保健、糧食及農業以及科技巨頭的未來發展。

史美倫分析說,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加快了創新科技發展。生物科技、金融科技、新能源等新興企業,將於未來幾年成為經濟主要增長動力。她表示,2020年港交所超過60%的新股集資額,都來自新興經濟和生物科技公司。“以往不少企業認為在美國上市能夠獲取較高估值,但隨著香港在生物科技板塊上建立生態圈,產生的‘聚眾效應’令回流香港上市的中概股估值受惠。”她相信中國內地的集資市場會繼續保持強勁,中概股回歸趨勢今年將持續。

“截至2019年,香港資產管理規模達到3.7萬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二,但是該業務在亞洲區內資產管理規模仍有很大增長空間。”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級助理總裁劉應彬認為,疫情正重塑全球經濟,包括資產及財富管理行業。雖然疫情為營運帶來多方面的挑戰,但也啟發了新的經營模式和解決方案,新思維和投資機遇也隨之涌現。香港應努力抓住這些機遇,獲取更大市場。

本屆論壇還設有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和全球投資機遇專區,以虛擬展覽形式展覽140家本地和海外國際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初創公司及投資促進機構,展示金融科技、企業創新商業意念。同時,今年的投資項目對接也轉成全新網上模式,投資項目涵蓋行業包括物聯網、數碼技術、健康科技、金融科技、教育、環境與能源、食物及農業和基建及房地產等。

(責編:李宜霖(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