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把豐收獻給黨!五位農業農村領域黨員代表用擔當詮釋“三農”工作者初心

人民網記者 李楠樺
2021年06月26日08:0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編者按:倉廩實,天下安。夏至剛過,農業農村部宣布,今年夏糧增產已成定局,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在分享豐收喜悅的同時,不能忘記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根植厚土,默默耕耘,汗滴禾下、春種秋收,他們把豐收獻給黨,讓糧食壓滿倉,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就是平凡而質朴的“三農”工作者。在中共中央宣傳部25日舉行的“我把豐收獻給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5位來自農業農村領域的黨員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他們結合自身實踐詮釋了“三農”工作者的初心。

早預警早防治 他用科技支撐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吳孔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主要從事農作物病虫害防治研究。

“病虫害防治,關鍵就在於監測預警。早知道、早預警、早防治,那對病虫害的防治就非常主動。”吳孔明介紹,他和科研團隊圍繞著草地貪夜蛾等遷飛性害虫進行監測預警研究工作,希望利用科學研究來支撐我國對重要害虫的防控,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在吳孔明看來,科技是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要素。“發揮科技工作者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重點是科研工作要做到‘頂天’‘立地’。”

吳孔明進一步解釋道,所謂“頂天”,就是要有探索精神,要對農業的一些科學理論,尤其是前沿性的工作有所創新,有所探索,要用最先進的植物保護理論,來指導植保科學研究和植保工作﹔所謂“立地”,就是要把工作和我國的產業需求、和病虫害主要的發生區結合起來。

成立合作社 他帶領全村人民共同致富

李玉成,黑龍江省樺川縣雙興村村民,樺川縣玉成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帶領雙興村及周邊村民共同致富。

“黑土綠浪黃金海,好一個中華大糧倉。”從小生長在黑土地上的李玉成對糧食有天然的感情,即便糧食收益出現下滑,李玉成也沒放棄過種糧,而是想辦法增加收益。2013年,他組織五戶種地大戶成立了玉成水稻種植合作社,通過合作經營,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第一次在規模種植中嘗到了甜頭。在他的帶領下,村民不斷加入,種植規模不斷增加。

“之后我帶領雙興村89戶農民,集資五百萬,又成立了玉成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2016年合作社戶數達到410戶,土地面積達到12000畝,其中有機水稻4000畝,綠色水稻8000畝。”李玉成說。

李玉成介紹,此后合作社採取新的管理模式,將12000畝地分成15個大區,每個區設一個區長,匹配一定資金,由區長自由支配,分區分量分品種定量定產,每個區長都能愈加精心地照顧好自己的責任區域,糧食產量也大幅提高,年底分紅比2015年每戶多分1800元。與此同時借鑒省內知名大米品牌成功的經驗,從事綠色有機水稻研發、種植、銷售。

“這個就是我們種植的星火大米,採用鬆花江水灌溉,口感香甜,子粒飽滿,剩飯不回生,希望大家品嘗。”李玉成在發布會現場為家鄉大米代言。

直播帶貨 他是草原上奔跑的網紅“牛書記”

吳雲波,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扎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被當地村民稱為“牛書記”。

2020年疫情期間,為解決當地牧民牛肉滯銷的問題時,吳雲波鼓起勇氣嘗試短視頻直播帶貨。“我就鼓起勇氣,一天十幾個小時地直播‘喊話’,有時候喊來喊去,都忘了自己的語言很笨拙。慢慢的,半年以后,我們的粉絲量也上來了,銷量也漸漸多了。”

據吳雲波介紹,這些直播平台對於農村來說有幾個優點。一是無成本的創業,牧民現在有可觀的收入﹔二是我國的物流非常發達,隻要有訂單,無論在何地都可以到達﹔三是農村的產品直接面向消費者,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老鐵們好,我是來自內蒙古的天天騎馬在草原上奔跑的網紅主播,我叫吳雲波。綠色牛肉來自哪裡?來自瑪拉沁艾力,牧民之家,我們寧願市場上缺肉,我們也不做缺德買賣,‘一生隻做綠色好牛肉’。老鐵們,快快搶購吧!”吳雲波也在發布會現場給大家表演了一段“直播帶貨”。

好山好水 她把優質的農產品當做最好的禮遇

李玉芳,湖南省永順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大學畢業后在基層工作,帶領鄉親實現脫貧增收。

“一棵樹一斤油,百畝油茶萬斤油,又娶老婆又蓋樓,幸福的日子不用愁”。永順的好山好水孕育出了一大批優質農產品。李玉芳介紹,永順縣堅持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組織和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形成了山茶油、獼猴桃、優質稻等特色農產品。“通過這樣的特色產業發展,使我們縣3.7萬戶、14.5萬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增收,高質量地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李玉芳表示,目前永順已經建設成產業基地132萬畝,有50萬畝的油茶,15萬畝的獼猴桃,23萬畝的優質稻,並且已經獲得了4個國家地理標志——永順獼猴桃、永順柑橘、永順莓茶和鬆柏大米,同時已經成功創建了全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目前正在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

“如今的永順,村村都有特色產業,戶戶都有致富門路,人人都有產業收入。我真誠地邀請各位朋友到豐收的永順看一看、走一走,優質的農產品是我們給您最好的禮遇。”李玉芳動情地說。

開荒種樹 他是專種核桃二十余年的“核桃哥”

高勝福,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這位61歲的老黨員專種核桃已經二十余年,人稱“核桃哥”。

“天當被,地當炕,坐在地上吃干糧。”1999年,高勝福在人民楷模李保國的帶領下,開荒種樹,發展核桃產業,帶動老百姓脫貧致富。

“在此期間,我們攻克了太行山淺山區荒山治理難題。挖走了五百多萬立方的鵝卵石和黃泥土,用黃土進行回填,栽上了核桃樹。把荒山變成核桃林。”高勝福說。

把小核桃變成大產業,個中艱辛,隻有親力親為者最能體會。

據高勝福介紹,從開荒種核桃樹到研發核桃新品種,他們一干就是20多年,除了本身一萬八千畝的核桃之外,又帶動了臨城縣二十多萬畝核桃的種植,還帶動了太行山四百多萬畝核桃的種植。

“今后,我們要繼續把核桃產業做深做透,在核桃產業的前端,研發一些更新的核桃品種﹔在核桃加工端,要把核桃‘吃干榨淨’,發揮它的價值,通過核桃產業,在鄉村振興當中發揮更大作用,貢獻出我們的一份力量。”高勝福說。

當提及理想中的農村是什麼樣時,他們勾勒出一幅美麗的農家畫卷。

吳雲波說,他向往的農村,是城裡人都向往的大草原。

李玉成說,過去農村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建設美麗鄉村后,修上了水泥道,鋪了路邊溝,種了果樹,每家門口都有了垃圾桶。他們村還通了公交車,到縣城隻需十多分鐘。

高勝福介紹,看到現在農村道路通暢了,環境變美了,通上天然氣了,基礎條件都得到大大改善。今后,希望通過核桃產業,帶動老百姓增加收益。

吳孔明期待,農村不僅能讓農民享受城市人享受的科技支撐,有方方面面的服務保障﹔還能“留住鄉愁”,把田園風光融入到文化、融入自然生態中,形成和諧美好的現代化農村。

李玉芳表示,現在農村是“村在園中,房在景中,人在畫中”。作為基層干部,她希望農村能有更強的教育、醫療服務,讓農民獲得更好的公共服務。

(責編:初梓瑞、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