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數字經濟,如何在“換道超車”中行穩致遠

2021年12月04日08:5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數字經濟,如何在“換道超車”中行穩致遠

掃碼騎共享單車,線上參加遠程會議,在電商平台上“買買買”﹔大量設備入網上雲,海量數據毫秒級傳輸,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如今,各種各樣的數字技術應用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

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線上教育、遠程醫療等新業態蓬勃發展,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在支持抗擊疫情、恢復生產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1.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案例】

近年來,中國移動推動5G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深度融合,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已在智慧工廠、智慧醫療、自動駕駛等細分行業落地超3000個商用案例。“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信息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說。

彩雲之南,是很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不久前,90后小伙兒徐志勇“打卡”了雲南昆明、大理等地。他發現,通過“一部手機游雲南”App,可以購票、找公廁、查攻略、訂酒店等,十分便捷。此外,雲南省還推出了“雲品薈”App,吸引了眾多企業入駐,提供數萬款產品供消費者選擇。

不只是雲南,放眼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擁抱”數字經濟。

“大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是21世紀的‘石油’﹔數字產業是新的產業,以人力資本投入為主,研發周期短,技術迭代快,是典型的‘換道超車’型產業。”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說,我國具有數字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國內市場大、數據要素豐富等條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較快、成就顯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各類應用創新層出不窮,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快推進。《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稱,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長速度,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介紹,2021年上半年,電子信息制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多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速超過20%。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數字服務貿易大幅增長,全面賦能生產、投資、消費、貿易復蘇增長,數字經濟新動能作用持續增強。

“數字經濟不僅分量越來越重,也讓經濟轉型升級更有力,讓高質量發展更有效。”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說。

林毅夫認為,目前,我國已經在數字經濟領域形成了新優勢。我國在數字經濟上的優勢,可以滲透到實體經濟的各個產業。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不僅可以使我國數字經濟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甚至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也會推動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實現提質增效。

與此同時,也有專家表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不同區域、產業、企業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數字技術基礎、產業鏈價值鏈掌控力等有待提升。

“‘十四五’是數字經濟發展重要機遇期,蘊藏巨大發展空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克說,預計“十四五”期間,5G、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產業將帶動超過60萬億元的經濟產出。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數字經濟代表著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是全球技術創新的重要高地。要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數據賦能為關鍵,以新興信息基礎設施為基礎,以融合型人才為支撐,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2.賦能實體經濟是風口所在

【案例】

“在傳統電商模式基礎上,我們推出了‘先鑒別,后發貨’的購物流程,帶動了鑒別師等新職業產生,為市場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說,作為新一代潮流網購社區,得物App引導年輕人熱愛國潮,讓更多國潮品牌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提升老字號品牌在年輕人群體中的影響力,並幫助相關企業提升原創內容生產、設計和商業模式創新能力。

在寧波一家服裝生產企業的智能車間,從紗線進入設備,到生產出一件衣服,隻需45分鐘。與傳統手工生產相比,這種應用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的“智造”能夠節省80%的人力,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隨著各行各業紛紛擁抱數字化、智能化,互聯網服務的主要對象已經從用戶發展到產業和社會。”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認為,過去20年,消費互聯網積澱了大量互聯網技術,培養了龐大的在線消費市場,為數字技術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有些企業在實際面對數字化時一籌莫展、無從下手,還有些企業沒有章法、‘大干快上’,最終結果可能是在數字化上走彎路。”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數字經濟推進處相關負責人建議,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國家標准的貫標工作,促進數據要素價值釋放。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積極出台相關配套政策,在資金補貼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時,支持企業通過設立首席數據官,將數據戰略引入日常管理運營中,帶領企業構建、激活並保持數據管理能力。

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看來,數字經濟要實現廣泛賦能,也就是它的連接邊界和深度都要繼續擴展。不管是消費、旅游、交通出行,還是醫療教育、養老和政府治理,都是數字經濟的應用場景。

“如果說‘十三五’數字經濟主要從消費端的平台發力,那麼,‘十四五’生產端數字化、智能化將成為重要的新增長點。”江小涓說,著眼實體經濟、賦能實體經濟,是需求所致,也是風口所在。

未來,如何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是一個動態、漸進的過程。制造業企業要積極主動進行數字轉型。政府也要出台政策,鼓勵數字企業與傳統企業進行合作。”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技術與管理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曉嵐教授說。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認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要關注數字基礎設施的投資主體和投資回報問題,明確政府和市場的分工、邊界。

“互聯網企業要把‘互聯網思維’升級為‘數字化思維’,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和各行各業深度融合,輸出產品思維和用戶思維,幫助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說。

3.保障網絡安全是發展基石

【案例】

360公司堅持安全主業,以數字化思維重塑網絡安全,打造面向未來的數字化安全體系。在長期實戰攻防對抗中,360公司突破了漏洞挖掘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建立了以安全大數據分析為核心的雲端安全大腦,累計捕獲境外46個高級可持續威脅攻擊組織。

“人類正在邁向數字文明,數字技術正在為我們開啟美好未來。”周鴻祎說,社會治理、政府管理、企業運轉、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都將架構在軟件、數據和網絡之上,世界的安全脆弱性前所未有。

周鴻祎認為,在數字化進程中,網絡安全面臨環境變化、網絡威脅不斷升級等挑戰。網絡威脅已經超越傳統安全威脅,成為數字時代最大的威脅。網絡安全也升級為數字化安全,面臨雲安全、大數據安全、物聯網安全、終端安全、供應鏈安全、網絡通信安全、應用安全七大基礎安全問題。在這之上,結合數字化應用場景,產生了包括關鍵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車聯網、能源互聯網、數字金融、智慧醫療、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等更加復雜的安全場景。數字化面臨的復雜安全問題必須要有體系化的解決方案。要用數字化思維重塑網絡安全,構建新戰法、新框架和新能力,形成面向數字化的安全新體系。

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大局,要做好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建設,強化安全意識。“要避免可能出現的風險,加強數據要素治理,促進市場良性競爭。”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國內智庫部主任黃斌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副局長杜廣達介紹,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近20項規范性文件,頒布實施了300余項網絡與信息安全標准,不斷提升網絡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能力。“十四五”期間,針對基礎通信網絡這一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工信部將全面完善實施關鍵設備安全檢測、網絡漏洞管理等重要制度,進一步提升網絡安全威脅監測、防御、溯源技術能力,全力保障基礎通信網絡安全運行。

“要加快構建5G、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融合領域網絡安全保障體系,研究制定重要領域數據安全標准,建立健全數據分級分類、重要數據保護等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加快構建數據安全風險技術監測體系,統籌推進國家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產業園區建設。”杜廣達說。(本報記者 劉坤)

(責編:趙竹青、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