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焦點訪談丨中國經濟穩中有進活力強

2022年01月19日11:42 | 來源:央視網
小字號

1月17日,2021年中國經濟年報公布。雖然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巨大壓力,但是中國經濟總體發展勢頭良好,實現了較高增長和較低通脹的雙重目標。不過在這張經濟成績單上,我們不僅要關心增長的速度,更要關心發展的質量,特別是我們的創新動能有沒有增強,產業升級有沒有推進,有哪些新的增長點。今天的節目,我們就帶著這份新鮮出爐的年報,去感受2021年中國經濟的活力與脈動。

2021年中國經濟年報公布,虎年春節也日益臨近,我國又迎來了每年的消費旺季。記者在北京一家本土體育品牌旗艦店裡發現各種中國虎年元素運動時尚單品已經接近脫銷。在2021網絡銷售旺季,他們在某零售平台上單日單店成交額曾突破10.6億。2021年消費的強勁動力特別是國貨熱潮,讓企業負責人對消費市場的活力有著切身體會。

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消費總量達到44萬億的新台階,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5.4%,特別是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2.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4.5%,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 付凌暉:總體上來說,消費功能擴大、結構升級、模式創新,特點非常明顯。隨著對國家的認同感自豪感增強,相關的新消費會成為消費的新增長點。

中國經濟的活躍不僅體現在消費領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7.1%,快於全部投資12.2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2.2%、7.9%。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的增加,促進了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創新驅動成為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位於北京東南的經濟技術開發區,2021年,高精尖產業加速布局,預計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5%以上,正是2021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 金光澤:到目前為止,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機器人和智能制造,這四大產業集群已經初具規模。

2021年11月25日,北京正式開放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這意味著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方圓60平方公裡范圍內,通過手機就能下單,一鍵叫到無人駕駛的汽車。手機下單,上車掃碼、測溫,乘客坐定后,點擊屏幕上的自動駕駛按鈕,行程開始,和大部分車輛不同的是,由於還是試運行階段,坐在主駕駛座位上的並不是駕駛員,而是經過嚴格考核上崗的安全員。

隻有在車輛出現臨時突發狀況時,安全員才會人工接管汽車。而隨著上路測試時間和數據量的積累,汽車的智能水平也不斷增長,乘車體驗已經非常接近人工駕駛。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4.2%,增速比上年加快4個百分點,延續了“十三五”以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態勢。過去這一年,自動駕駛的出租車、卡車、無人配送車、巡邏車等,開始陸續走出實驗室、封閉測試車間,出現在開放道路上。這一技術加速迭代,離不開高精地圖算法、芯片、激光雷達以及道路本身在內的全產業鏈智能改造升級,離不開對科技研發的持續投入。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 付凌暉:從生產角度來看,高技術制造業增長在18%左右,快於全部工業增加值的增長。說明在產業結構上在逐步提高,研發經費投入的增長保持兩位數增長,目前研發投入強度的水平已經接近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已經從2013年的第35位上升至第12位,是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以創新引領,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正是中國經濟結構之變的深層邏輯。對於創新和研發的投入,已經成為各類企業共同的著力點。

中國膠管企業在產能、產量、消費量方面均居世界第一,企業數目眾多,但有科技含量、原創技術的卻很少。對於河南這家膠管生產企業董事長趙洪亮而言,正是由於7年前,主動告別了低成本路線,充足的創新儲備,讓他們在2021年,面對原材料漲價等多種不利因素時,依然能從容應對,爬坡過險。

河南漯河利通液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洪亮:我們用了5年時間,包括設備研發,包括投入了很多原材料,包括人力資源,投入了3000多萬元,所以產品的售價比原來要高10倍,就是價值高10倍。產品做成全球的小巨人,不光在中國做出名堂,在全球做出名堂,我覺得專精特新就要往這方面發展。

創新也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來自廣州一家農業科技公司的2名90后,2021年在新疆啟動國內首個無人化棉花農場項目——超級棉田。借助無人機、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完成了3000畝高標准棉田的管理工作,將傳統管理方式所需的30名人工縮減為2人,節省了36%的農藥及60%的灌溉用水。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 田軒:經濟長期穩定、快速、持續增長,最終靠的還是科技創新,或者說技術創新,本質上是在釋放生產力。它的邏輯是在同樣的投入前提下,通過技術創新能夠有更多的產出,或者說能夠有更快地產出,實際上是提高投資的效率。

去年12月,愛爾蘭演唱組合西城男孩,通過中國社交平台,舉辦了他們的全球首場線上直播演唱會,吸引了超2700萬人圍觀,同時在線人數最高達150萬人,能坐滿15座鳥巢體育場。疫情之下,日益豐富的線上消費場景,離不開通信基礎設施的加速投入和完善。

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李三希:在供給側我看到的是技術的進步,音視頻雲技術的成熟。成熟的音視頻技術,還需要背后信息基礎設施的支持。

疫情之下,越來越便捷的5G通信網絡和設備普及,所帶來的在線體驗正是人們的共同感受。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139.6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市區、超過97%的縣區以及50%的鄉鎮鎮區。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21年1月到12月,我國5G手機出貨量達2.66億部,同比增長63.5%,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5.9%,遠高於全球40.7%的平均水平。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 付凌暉:從服務業角度來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速在整個服務業當中是比較快的。5G的基站增長比較快,新一代信息化技術應用方面在逐步推進。

2021年,我國出口貿易逆市上揚,表現尤為搶眼,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按美元計價增長30%,增速也創2011年以來新高。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規模的增速創下新高,出口貨物的結構也在改變。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2.83萬億元,增長20.4%,佔出口總值的59%。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手機、汽車分別增長12.9%、9.3%、104.6%。在北歐國家挪威,過去一年來,越來越多來自中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出現在街頭,成為一道特殊的風景。

中國車企正是由於在新能源領域尤其是純電動車上發力較早,在產品研發、質量驗証以及動力電池等產業鏈布局上已經佔據了明顯的先發優勢。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 田軒:我們從原來跟跑到現在並跑,甚至在某些領域上能夠領跑,側面體現了我們國家產業從最初整個產業鏈相對低端,逐漸向中端,甚至更高端來轉移。像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其實也體現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在2021年產量增長達到145.6%。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在遭遇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短缺的2021年,這樣產銷兩旺的表現著實搶眼。其背后,是中國經濟在新產業上的持續發力,更彰顯出綠色發展理念所帶來的巨大機遇。

“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這張成績單不僅反映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也反映出我們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的成效。就像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的演講中所言: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場變局不限於一時一事、一國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闊的時代之變。洞察變化、勇於變革、敢於創新,我們才能搶先機、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虎年,如虎添翼、虎虎生威。

制片人丨李作詩

主編丨劉寧

編輯丨高琦 陸宇佳 吳瓊 陳麗

攝像丨徐鵬 孫慧升 辛亮儀

策劃丨余仁山

責編丨劉小萍 馬汝濤

剪輯丨佟永杰 苗佳亮

(責編:宋心蕊、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