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鄉村脫貧路上 甘肅科特派用科技搭建致富橋

 頡滿斌
2022年05月25日08:57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20年來,甘肅省科技特派員累計培養示范戶1萬多戶、建成示范基地150個、推廣新技術和新產品2000余項,服務企業、合作社、農民協會等機構4000余個,成為了“三農”政策的宣傳員、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從2002年甘肅省第一批科技特派員簽約落地至今,甘肅省科技特派員始終動態維持在1萬名左右,以“團隊+項目”的形式“進園入縣”開展技術服務。

20年來,甘肅省科技特派員累計培養示范戶1萬多戶、建成示范基地150個、推廣新技術和新產品2000余項,服務企業、合作社、農民協會等機構4000余個,成為了“三農”政策的宣傳員、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使廣大農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組團式幫扶助隴原農村發展

“科技特派員組團式幫扶為引領特色產業發展、推動農村科技創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科技支撐。”甘肅省敦煌市科技局局長呂曉艷說。

2021年,甘肅省敦煌市下派科技特派員200余名,新組建鎮級科技服務團隊8個、村級科技服務小分隊33個,變單一服務為綜合性、組團式服務,構建起了市有專家智囊團、鎮有科技服務團隊、村有科技服務小分隊的三級科技服務網絡。

最近,敦煌市組織的科技特派員、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各鎮,開展以桃、杏為主的標准化管理技術現場培訓,受到農戶歡迎。敦煌市七裡鎮杜家墩村村民劉忠有8畝桃園,他十分重視標准化生產,鎮村的科技培訓都積極參加。劉忠說:“科技特派員下來給我們傳授技術,為我們豐收打下了基礎。”

“把科技人員選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呂曉艷說,甘肅省的具體做法是堅持群眾需要什麼、地方需要什麼、產業需要什麼,就選派什麼樣的科技人員。

3月25日,正值春耕備耕重要時期,武威市科技局組織科技特派員專家小分隊實施“進百企入千戶”科技服務活動。蔬菜和羊產業科技服務專家小分隊深入農戶種植大棚、民勤縣發澤種業有限公司、養殖場戶,結合農業生產實際與農戶需求,進行生產技術指導服務以及疫病防治指導服務,推動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為春耕備耕加油提質。

在科技服務過程中,武威市科技局工作人員為農戶送上農業技術手冊,並免費提供優質農資。科技特派員通過“武威科特派在行動”小程序與面對面服務的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詳細了解種植、養殖的基本情況,就如何科學防災減災、合理水肥管理、病虫害綜合防治、動物疫病防控、優化飼料配方等問題,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幫助企業和農戶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需求,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務。

“作為科技特派員,我們一頭連接科技創新,一頭連接生產實踐,把先進農業科技成果和現代理念帶給農民,把資金、技術、信息等創新要素注入農村,努力促進科技創新和農民的零距離對接。”參加這次活動的科技特派員張仲保感觸頗深。

首創“雙地科特派”模式

2020年,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甘肅省科技廳與天津市科技局聯合認定了首批“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145名,開創了“雙地科技特派員”的先河。這145名“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來自中央在津及天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圍繞甘肅特色產業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開展服務。

這是津甘兩地通過機制創新,發揮東部人才智力要素密集的優勢,積極探索省際間科技特派員合作的新機制、新模式。

“雙地科技特派員”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發揮了極大作用。

2022年3月,正值甘肅省武威市從天津市引進的10個香菇新品種和白靈菇菌種擴繁的關鍵時期。但檢測數據顯示,由於種種原因,發菌時間有所遲緩,相關企業為此一籌莫展。

為及時解決香菇生產技術難題和東西部科技協作專項推進,武威市科技局及時與武威市特聘科技特派員、食用菌產業首席專家——天津農學院班立桐教授取得聯系。

一下飛機,班立桐未作停歇,直接趕到武威市天祝縣臣祥菌業公司、天祝縣南陽山農業公司古浪縣食用菌產業園、古浪縣食用菌研究院、古浪縣億萬家食用菌合作社等地,一一察看了現場,並召開市縣菌產業科技特派員及企業技術人員座談會,研究解決技術難題。針對白靈菇菌種植存在的問題,班立桐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措施,幫助菇農解決了難題。

20年來,科技特派員制度與甘肅省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緊緊相連,用技術推動精准脫貧、用產業為鄉親拔除“窮根”、用行動引領群眾致富。

武威市科技局局長寧生國介紹,借力天津市科技力量,武威市先后實施天津市東西部科技協作專項5項、甘肅省科技專項9項,獲得項目經費640萬元,建成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個、東西部協作科技示范基地4個,先后專項引進新品種新技術24項,有力助推武威市菌、牛、羊等產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甘肅省與東部協作地區聯合認定“雙地科技特派員”336名。同時,甘肅省科技廳與天津市科技局聯合開發“津科幫扶”在線咨詢平台,為農戶提供一對一精准咨詢服務﹔設立“雙地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探索東部人才支撐鄉村產業振興的新業態,有效提升幫扶地區科學種養水平。

“‘雙地科技特派員’為甘肅省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也增強了‘造血’功能。”王芳告訴記者。

選派精兵強將下沉一線

農村發展最缺的是人才,農民致富最盼的也是人才,“人才下沉”尤其重要。“科研人員服務農業生產一線”是甘肅省一直貫徹的理念。

為此,2020年4月,甘肅省科技廳認定蘭州大學胡芳弟等359名同志為甘肅省首批省級科技特派員。此次認定的省級科技特派員,主要來自蘭州大學、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肅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均具有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以及農村適用科技成果和科技服務經驗。

省級特派員主要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開展服務,精准對接區域發展需求,促進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推廣和集成示范,通過創新創業和技術帶動,為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脫貧增收提供科技服務。通過轉化現代種業、農林作物高優栽培、畜牧水產健康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機裝備與機械化、綠色宜居村鎮和數字農業等方面的技術,為助推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真正把那些有情懷、有能力的精兵強將選派下去,進一步創新服務模式,夯實甘肅省科技特派員工作人才基礎。”甘肅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處長王芳說。

此外,聚焦人才互動,千裡取經學以致用。甘肅省採取室內理論講解與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東西部協作市專業技術人才赴甘進行專題培訓和技術指導﹔協調廈門市科技局,從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每年選派20多位博士、碩士組成科技幫扶工作組,赴甘肅省臨夏州開展為期30天的科技服務工作,與當地科技人員共同參與項目研究開發,打造科技扶貧新模式。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科技送到基層去。”20年來,科技特派員為“科”、為“農”的初心始終不變。科技特派員制度在隴原大地生根發芽,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

常年活躍在基層一線的萬名科技特派員,架起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橋梁,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助力甘肅省鄉村振興結出了累累碩果,這項科技興農富民創新機制展現出強勁生命力,已經從“星星之火”,發展成為開遍隴原大地的“創新之花”。

(責編:申佳平、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