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1億千瓦,十年來退出過剩鋼鐵產能1.5億噸以上——

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現(銳財經)

本報記者  邱海峰
2022年09月23日05: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9月22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一組數據: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1億千瓦,穩居世界第一﹔十年來,退出過剩鋼鐵產能1.5億噸以上﹔2021年,清潔能源消費佔比達到25.5%,比2012年提升11個百分點……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能源和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重要進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現良好開局。接下來,將以“雙碳”工作為牽引,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加快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新能源產業全球領先

  在2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特別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行動與成效。

  看產業結構,十年來,中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退出過剩鋼鐵產能1.5億噸以上、取締地條鋼1.4億噸﹔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2021年,高技術制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5.1%,比2012年增加5.7個百分點﹔“三新”產業增加值相當於GDP的比重達到17.25%﹔新能源產業全球領先,為全球市場提供超過70%的光伏組件﹔綠色建筑佔當年城鎮新建建筑面積比例提升至84%。今年前8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397萬輛和386萬輛,保有量達到1099萬輛,約佔全球一半左右。

  看能源轉型,十年來,中國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強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持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

  2021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佔比達到25.5%,比2012年提升11個百分點﹔煤炭消費佔比下降至56%,比2012年下降12.5個百分點﹔風光發電裝機規模比2012年增長12倍左右,新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1萬億千瓦時。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已突破11億千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均居世界第一。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在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節能越來越受關注。劉德春介紹,2012年以來,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了26.4%,相當於少用了14億噸標准煤,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重點領域節能成效明顯。2012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降低36.2%﹔建成綠色建筑約85億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約17億平方米﹔全國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和人均綜合能耗分別累計下降18.8%、21.7%。

  ——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形成了以節約能源法為統領,以民用建筑節能、公共機構節能等條例為支撐,節能審查、節能監察、能效標識、重點用能單位管理等規章為保障的節能法規體系。實施並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發布相關國家標准378項,建立健全價格、財稅、金融等配套政策。

  劉德春表示,接下來,有關部門將持續完善能耗雙控政策,保障國家布局重大項目合理用能需求﹔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改造,支持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加快制修訂一批能耗限額、產品設備能效等強制性國家標准,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節能技術和產品。

  循環經濟再上新台階

  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2021年,我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6.8%,比2012年提高了近16個百分點。

  具體看,2021年,煤矸石的綜合利用率達到了72.1%、粉煤灰達到71.4%、冶煉渣達到62.7%、工業副產石膏達到72.3%、農作物秸稈達到86%以上。與2012年相比,2021年我國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了58%。

  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方面,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力度,規范發展再制造產業,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推動廢棄物“變廢為寶”。數據顯示,與2012年相比,2021年我國重點電器電子產品年處理量增加了7300萬台,規范處理率提高了44個百分點。2021年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等9類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3.85億噸,是2012年的2倍以上。

  “我們將會同有關方面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劉德春說,將推進能源、水、糧食、土地、礦產、原材料一體化節約、全過程管理和全鏈條節約﹔建設交投便利、綠色高效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提升再生資源分揀加工利用水平﹔加強廢舊農資回收利用,強化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生物質清潔供暖和生物質天然氣。

(責編:岳弘彬、趙欣悅)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