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管好用好豐收水(話說新農村)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要拿出更多實招硬招,加快補上農田水利設施短板,暢通管水用水的堵點斷點,讓豐收水潤澤田疇沃野
“及時澆上‘第一水’,小麥起身,心裡真踏實。”山東省慶雲縣尚堂鎮東郎塢村村民尹殿東說,“過去一到用水高峰期,就要開著三輪車拉水。如今用上指針式噴灌機,自動噴洒水霧,省力又節水。”當地改造新建揚水站、涵閘、節水噴灌等設備,疏通田間“毛細血管”,水蓄得足、引得出、流得暢,春灌有序開展。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經過多年建設,灌溉水從源頭暢流到田頭,越來越多的望天田變成豐產田。目前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10.37億畝,這些耕地生產了全國75%的糧食和90%以上的經濟作物。可以說,日益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形勢依然復雜嚴峻,牢牢端穩飯碗,對農田水利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在極端天氣事件可能趨多的態勢下,“旱能澆、澇能排”的農田,能擰緊防災減災的“安全閥”。應該引起重視的是,當前一些大中型灌區的末級渠系存在淤塞、萎縮等情況﹔一些小型堰塘、泵站、機電井房年久失修,清水入田存在梗阻。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加快大中型灌區建設和現代化改造”“加強田間地頭渠系與灌區骨干工程連接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接下來,要拿出更多實招硬招,加快補上農田水利設施短板,暢通管水用水的堵點斷點,讓豐收水潤澤田疇沃野。
完善農田水利設施,既要建大動脈,又要暢末梢。一張完善的灌溉網,有大水庫、主水渠、大泵站,也有小微型農田水利,各類工程協同配合,汩汩清水循環暢通,才能有效擴大耕地灌溉面積。針對“重骨干輕配套”問題,各地應整合資金,加強部門協作,全力補網強鏈,特別是圍繞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精准發力。比如,協同推進大中型灌區建設改造和高標准農田建設,完善銜接工程和配套工程,讓水網連通田網、大水利惠及小農戶。
建好更要管好,農田水利設施才能持續發揮效益。針對建管脫節、良性運行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各地積極創新,摸索出了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等管理形式。接下來要從明確設施管護主體上入手,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吸引專業化隊伍,鼓勵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自主管護,通過多元主體參與,確保工程修護有人管、農民澆地有人組織。
有水用更要用好水,節水灌溉是關鍵。夏汛冬枯、北缺南豐,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是我國的基本水情。各地應因地制宜開展灌區節水改造,推廣噴灌、微滴灌、管道輸水灌溉等節水設備,鼓勵農民種植節水作物、品種等,實現良田良藝良種相統一,不斷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治水興民,久久為功。堅持不懈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管好水用好水,才能讓廣大農民豐收更有底氣,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日益堅實的水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24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