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說——

馬旭林委員:將快遞末端場所納入城市規劃 解決網點“安家難”

2023年03月08日15:29   來源:人民網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郵政局普遍服務司司長馬旭林。

人民網北京3月8日電 (記者喬雪峰)近年來,我國快遞行業快速發展,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方面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郵政局普遍服務司司長馬旭林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快遞行業聯通千城百業、聯系千家萬戶,在電商網購、直播帶貨等業態的持續拉動下,快遞越來越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一項必備要素。他說:“據統計,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寄遞市場,行業吸納就業400余萬人,對世界快遞行業增長貢獻率超50%。”

據國家郵政局發布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郵政快遞網絡,快遞業務量超千億件,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一。最高日處理能力超過7億件,年人均快件量接近80件,快遞業務收入超萬億元。

當前,由於快遞業務量增速遠超從業人員數量增速,使得末端投遞“人少件多”的壓力愈加突出。尤其是在“618”“雙十一”等大型電商促銷活動期間,激增的快件量和短期大量末端用工缺口之間的矛盾,極易出現派送時效延長、快件積壓滯留等問題,引發輿論關注,降低用戶寄遞服務體驗。

馬旭林表示,穩定的場地是末端網點能夠正常實施分揀、投遞作業的基礎。然而現實中,快遞企業出於成本、覆蓋范圍、作業便利程度的考慮,往往很難找到合適的末端作業場地。尤其是在快遞末端投遞需求大的一些城市,實體商鋪的昂貴租金往往遠超快遞企業承受能力,加之各類整治等讓網點搬遷導致的客戶流失、延誤罰款等拉高了經營成本,快遞網點“安家難”問題嚴峻。

此外,快遞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已然成為越來越多城鄉居民日常生活的剛需。但是,快遞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很多地區與快遞行業的發展規模、服務能力、社會責任不相匹配。馬旭林表示,當前,快遞末端場所納入城市統一規劃的少之又少,由此產生的路邊分揀、末端投遞“擺地攤”、投遞服務不及時等已經成為制約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馬旭林指出,目前從全國整體看,快遞行業基礎設施在地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公共服務設施相關規劃中體現得不足。

對此,馬旭林建議加強對快遞公共屬性的研究,貫徹落實相關法規、政策,指導各地相關部門在國土空間利用、城市發展、公共服務設施等各項規劃政策中合理安排快遞場所、便民服務網點等末端基礎設施,在新建住宅小區、商業樓宇、高等院校等單位時,應當同步規劃設置快遞末端服務設施及建設場地﹔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時,也應當對小區內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的建設和改造給予場地等支持,與改造項目有效對接,同步推進建設。

(責編:魯婧、呂騫)

最新報道

    人民網2023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