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會客廳:優化服務配套 促進“養老”向“享老”轉變

人民網記者 栗翹楚

2023年03月14日16:53   來源:人民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問題,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2023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人民會客廳》欄目邀請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譚中和,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律師協會監事長彭靜,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王永梅,大家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霍晶等嘉賓,圍繞“加強社會保障 增進民生福祉”的主題展開對話交流。

多位參與對話的嘉賓認為,在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的過程中,需在“軟”“硬”兩方面不斷探索,推動“養老”向“享老”轉變。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鋪就養老幸福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確應對人口老齡化?王永梅表示,要從樹立全社會積極的老齡觀、建設與老齡社會相適配的制度體系、構建起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老年服務體系、提升家庭養老支撐、推進數字適老化發展等方面入手,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健全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促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平衡。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放寬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條件,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群全覆蓋。

譚中和表示,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採用統賬結合模式,即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相結合。該制度在促進公平、增進效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從而保障全體人民基本生活。

當前,作為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的概念和特征也逐漸被消費者所了解和接受。霍晶表示,保險為不同家庭提供了分階段、多層次保險服務和養老解決方案。

“軟”“硬”皆施 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從專業養老機構服務到提供居家社區照料,從開發老年產品用品到培育養老產業集群……近年來,養老服務消費市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預測,205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消費市場規模將增長到106萬億元。隨著就醫陪診、上門助浴等新業態不斷涌現,養老服務市場將迎來新機遇。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相關產業發展。

彭靜表示,在探索“適老化”過程中,需不斷在“軟”“硬”兩方面不斷探索。硬件方面,養老設施和養老科技是“適老化”的基礎,如15分鐘服務圈、公共環境“適老化”改造、智慧養老服務平台等﹔軟件方面,應重點關注老年人權益保障,如優化老人訴訟服務機制、提升老年人精神慰藉關懷、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的氛圍。

此外,在具體推動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過程中,需要秉持哪些原則?王永梅表示,首先,要理順政府、市場和社會的職責﹔其次,要把握老年群體更迭規律,推動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三,物質贍養和精神贍養同步,經濟支持和服務保障並舉,進一步建設老年友好型的社會﹔最后,要更加注重養老保障資源的均衡性和公平性,更多關注農村養老問題。

加強專業支撐 推動“養老”變“享老”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居民養老觀正逐漸從“養老”向“享老”轉變。

“該轉變是一個質的飛躍,也是被動變主動、物質向精神發展的一個轉變。”就其實施路徑,譚中和表示,需要社會、家庭、個人三方面共同努力。社會層面即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和不斷完善的“適老化”改造﹔家庭層面即建設友好型家庭,建設幸福家庭﹔個人層面即在不斷學習中完善積極的老齡觀。

彭靜認為,從“養老”向“享老”的轉變要從政策引領、智慧賦能、專業支撐三個方面發力。此外,老年人還應該培養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霍晶表示,有尊嚴、有品質、有樂趣將成為“享老”的趨勢,對於商業機構來說,目前服務體系更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為了讓服務能夠惠及更多民生大眾,大家養老希望與政企以及有志於此的團體一起合作,持續探索養老服務支撐體系。

王永梅表示,“從‘養老’向‘享老’轉變,是不同年齡段的人都可以得到全面的發展。人們可以自願、暢通無阻、安全地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可以便捷、高效、可負擔地獲得需要的服務,安享晚年。”

(責編:王連香、呂騫)

最新報道

    人民網2023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