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2024第二十屆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參會人數已突破4000人

2024年09月26日08:19 | 來源:環球網
小字號

原標題:2024第二十屆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參會人數已突破4000人

進入AIGC新時代,人工智能應用需要不斷夯實算力底座。作為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力量,算力也是構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部分。面對新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新質生產力是一種更高效、更先進的生產發展模式。它關注的不僅僅是“新”,更重要的是實現“生產力”的躍升與結構的優化。高性能計算則為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提供了強大的計算能力,為新質生產力的打造鋪就了一條“高速路”。

在9月24日至26日在武漢市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行第20屆CCF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CCF HPC China 2024)期間,CCF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孫凝暉院士提到,20年彈指一揮間,中國高性能計算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展望未來,高性能計算要繼續發揮“火車頭”的作用,通過不斷加強學術與產業交流,持續提升技術水平,促進對外合作與交流,引領智算時代未來技術的發展。

據悉,CCF HPC China創辦於2005年,今年已經是第20屆。它已成為與美國SC超算大會、德國ISC超算大會並駕齊驅的高性能計算領域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三大超算盛會之一。

CCF HPC China 2024以“華章廿載 新質未來”為主題,由12位院士領銜,攜手來自算力領域的400多位頂尖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和專題分享。大會還舉辦了30場主題論壇,以及30余場豐富多彩的周邊活動,在進行前沿技術交流的同時,最大程度地為參會者提供互動學習的機會。大會參會人數突破4000人,再創新高。

回憶起CCF HPC China過去20年的發展歷程,中國計算機學會秘書長唐衛清感慨萬千。如今,CCF HPC China已經是高專委所有會議活動中參與人數多、展覽規模大、參與廠商數量多、影響力大的會議。近幾年,中國計算機學會的發展也很快,今年會員有望超過12萬,這其中也有高專委的重要貢獻。除了服務會員,在沈陽、成都、西安、珠海等地設立更多辦事機構以外,中國計算機學會還設置了大量服務機構、項目機構,總數達到283個,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未來,中國計算機學會還將重點提升學術會議的質量,做好服務工作,實現國際化發展。

隨著人工智能應用的深入發展,大系統互連網絡所連通的重心逐漸從CPU向GPU轉移。如何設計網絡協議,如何營造產業生態,以應對這樣的戰略重心轉移,這便是高通量以太網(ETH+)聯盟成立的初衷與未來工作的目標。在大會上,聯盟隆重發布了高通量以太網協議1.0。今后,聯盟將按照年度大版本、半年度小版本的演進規則,持續推動高通量以太網協議不斷完善。高通量以太網聯盟主席,阿裡雲智能集團研發副總裁、基礎設施網絡負責人蔡德忠展示了高通量以太網協議未來的發展路線圖,同時表示,AI智算將重新定義網絡架構,而基於以太網的互連方案將成為行業主流。

對於當前先進計算面臨的主要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大數據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鄔江興在會上提出了基於“必要多樣性定律”的變革性策略,強調“通過多樣性應對多樣性”,同時提升系統的適應能力。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引入領域專用軟硬件協同計算(擬態計算)和軟件定義晶上系統(SDSoW)的創新路徑,同時兼顧高效能、高靈活性和高性能的計算需求﹔通過軟硬件協同與資源池化的動態聚合,實現對多任務、多算法、多資源的動態響應,最終提供一種能夠應對未來智能時代需求的綠色、智能和安全的計算新范式。這一創新路徑為智能計算時代的系統優化、資源利用和計算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會士王懷民認為,“過去40年,世界高性能計算技術取得了驚人的發展。令人欣慰的是,我國高性能計算事業‘跟上了’世界的步伐,成為國際高性能計算領域不容忽視的重要一極。”王懷民院士表示,“但在今天十分復雜的國際科技競爭背景下,支撐中國高質量發展,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跟上了、咬住了’。在高性能計算內涵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要把握時代機遇,從跟隨者變為引領者,這是新一代高性能計算創業者的使命。”

(責編:曹淼、李源)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