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生委員:科技賦能 繪就能源化工行業發展藍圖

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

2025年03月07日17:42   來源:人民網

“新型工業化不是‘飛來峰’,具有繼承性和創新性。繼承性是建設制造強國、守牢實體經濟根基﹔創新性是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的工業化。”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做客“人民會客廳”時表示,新型工業化,以人為本是根本宗旨,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內涵,自主創新是根本動力,開放循環是空間形態,對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做客“人民會客廳”。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做客“人民會客廳”。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明確表示,“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馬永生表示,新型工業化有新的發展引擎,就是數字經濟,傳統產業一旦插上數智化的“翅膀”,就能突破增長的極限﹔新型工業化有新的生產要素,數據成為繼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之后的重要生產要素﹔新型工業化也面臨著新的約束條件,特別是綠色低碳轉型成為不可扭轉的時代潮流。

“對於能源化工行業而言,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他說。

科技創新推動行業高端化發展

“對中國石化乃至整個能源化工行業而言,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培育新質生產力是一道重大考題,也是一道必答題。”馬永生強調,推動能源化工行業高端化發展,要不斷提升產品價值鏈和附加值,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實現從大到強的深刻轉變。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快速突破,科技浪潮正深度重構人類發展進程,全球能源體系正經歷結構性變革,新型低碳發展范式加速破繭。能源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繼續向科技創新要答案。

“我們要奮力擔當國家戰略性科技力量。”馬永生表示,要承擔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綠色低碳等領域國家級創新平台,加快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以完善的科技體系筑牢自立自強根基,成體系地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國家重大工程,攻堅石油天然氣、基礎原材料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

他同時表示,要努力提供更多高質量科技供給。持續強化油氣上游關鍵技術研發,加快形成新一代支撐油氣增儲上產工程工藝和高性能裝備技術體系﹔加快引領性煉油技術開發,深化基礎理論研究,加大煉化一體化技術創新,強化應對成品油需求達峰的煉油技術戰略布局﹔加快化工新材料關鍵技術開發,加大高附加值產品研發力度﹔加快深層地熱、氫能、循環經濟、生物制造等新興領域的技術開發。

“我們要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馬永生說,要牽頭組建更多跨領域、大協作、高強度的創新聯合體,建立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用好用足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以“破竹之勢”推進技術轉化應用。完善多元化獎勵激勵制度體系,加大中長期激勵機制實施力度,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形成企業和科技人員利益共同體。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

數智化為行業發展注入“智慧基因”

當前,數字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重構新型工業化的底層邏輯,從根本上改變工業發展范式,不斷催生新的生產要素、塑造新的制造體系、創造新的組織形態、開創新的戰略產業,為我國工業實現從大到強到優的深刻轉變,提供寶貴的歷史機遇。

“DeepSeek在春節前夕一夜爆火,美國人工智能公司xAI近期推出模型Grok 3,推動人工智能從感知向認知、分析判斷式向生成式、專用向通用轉變,進一步拓展了應用場景和能力邊界,引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浪潮。”馬永生認為,可以預見,誰能在人工智能領域搶佔先機、贏得主動,誰就能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在馬永生看來,“智改數轉”為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智慧基因”,有利於提升油氣勘探開發與資源利用水平,推動煉油化工從分子煉油、桌面煉油向數字煉油、數字化工延伸,從“單體智能工廠”向“泛在智能互聯工廠”升級,構筑起新的產業競爭優勢。

他認為,推動智能化發展,就是要借助數智化手段,重塑生產和管理模式,不斷提升運營效率和質量,為轉型升級插上騰飛的翅膀。近年來,中國石化大力推進數智化改造,完成“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等國家試點示范項目,推進產業數智化提升,培育和壯大平台經濟,推進管理數字化升級,努力引領行業智能化升級。

“下一步,我們將發揮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賦能支撐作用,加快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系統化改造升級,構建石化產業新生態、數字服貿新業態、現代工業新體系,讓傳統產業在數智賦能中煥發新生。”馬永生表示,將推動人工智能與石化產業深度融合,加強數據、算法、算力的一體化統籌,高質量推進生產、經營、管理等重點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用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手段構建科學研究新范式,全方位賦能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

從源頭做好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文章

當前,綠色低碳技術正在重構產業競爭邏輯、重塑企業發展優勢,走向綠色低碳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能源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推動其綠色低碳轉型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中之重。

“能源化工行業綠色轉型,本質是一場‘發展觀’的革命,降碳不是犧牲增長,而是開啟增長新維度﹔減污不是束縛手腳,而是鍛造發展新韌性﹔擴綠不是點綴盆景,而是培育生態新資本。順應時代潮流,立足我國國情,做好協同推進文章,就能實現多目標的動態平衡。”馬永生認為,推動綠色化發展,就是要加強碳資產管理、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不斷培育新興動能、拓展發展空間。

他認為,下一步,能源化工行業要以推進產業結構、用能結構優化調整為重點,從源頭上做好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文章。

具體來看,在打造綠色油氣田方面,馬永生表示,要更好統籌保障能源安全和綠色低碳發展,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推動油氣生產全過程節能降耗,加快推動老油氣田多能互補、新油氣田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努力把能源飯碗端得更牢更穩。

在打造綠色煉化產業方面,馬永生介紹,嚴抓源頭減碳,強化用能低碳,深化過程降碳,實現由原料到產品的全鏈條節能增效。全力打造綠色循環體系,推動CCUS產業化、規模化經濟利用,加快打造廢塑料循環利用完整產業鏈,持續提升廢塑料綜合利用水平。

“在打造綠色技術支撐方面,我們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突破高質量能源供給、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綠色低碳等石油化工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以綠色技術構筑綠色低碳競爭力。”馬永生說。

(責編:楊虞波羅、高雷)

特別推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