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金融“五篇大文章” 農業銀行繪就惠民利企新答卷

人民網記者 黃盛

2025年03月08日17:55   來源:人民網

在江蘇,南京諾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手術熒光影像系統”,破除了腫瘤手術技術瓶頸。然而,產品研發后,需要大量資金進行產業化運作。農行江蘇南京玄武支行得知情況后,迅速上門為企業把脈。結合企業納稅情況、知識產權創新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分,納入“科創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白名單,以信用方式為企業提供了2000萬元貸款資金,助力企業將研發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這是農業銀行支持科技企業的一個縮影。農業銀行近年來不斷推動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加快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科技強國建設。

賦能科技金融的“產業藍圖”、擦亮綠色金融的“生態底色”、暢通普惠金融的“毛細血管”、共筑養老金融的“溫情守護”、構建數字金融的“智慧場景”,農業銀行執筆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創新滿足民生需求,繪就惠民利企新答卷。

為科技創新注入“強心劑”

科技金融是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引擎。如何通過差異化信貸政策、專業化服務團隊,支持科創企業技術創新,是金融機構做好科技金融需要直面的問題。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航空市場,及時的資金融通尤為關鍵。”零重力飛機工業(合肥)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致力於無人機、飛行汽車等新型航空器研發與生產。公司在技術研發過程中,農業銀行安徽分行以“科技e貸”提供了資金保障,推動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端航空產品研發上市。

不僅“科技e貸”,在全國各地,農業銀行還推出了服務初創階段科技型企業的“創新積分貸”,服務成長期中小科技型企業的“火炬創新積分貸”和服務成熟期科技型企業的“專精特新‘小巨人’貸”,不斷創新科技金融產品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周期、全鏈條金融服務﹔同時探索構建了“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科創金融事業部或專職團隊——科技專營支行”的三級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提高專業服務能力和效率。

擦亮綠色生態底色

綠色金融是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領域。近年來,農業銀行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方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擦亮綠色生態底色。

在安徽省阜陽市東南部的颍上縣,如何實現採煤沉陷區的綜合治理和有效利用曾是當地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難題。當地政府建成三峽能源安徽阜陽南部120萬千瓦風光儲基地項目,在綠色金融的助力下,構建了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淺水湖泊水生態系統,實現風光資源高效利用與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的深度融合。

這其中,農業銀行安徽分行主動對接項目資金需求,通過強化銀政企合作、增強聯動效能、優化審批流程等多種方式,為項目提供了一攬子綠色金融產品及服務。項目全部建成並網后,每年可提供約19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節約標准煤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7萬噸。

近年來,農業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展現出蓬勃的創新活力,推出了包括綠色普惠貸、海洋牧場貸和美鄉村貸在內的區域特色產品,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農行智慧。

精准潤澤“小微”主體

發展普惠金融,對於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在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湖㳇鎮洑西村,經營籬笆園農庄的老板娘黃女士對普惠金融深有感觸。

黃女士介紹說,如今網友進入“誠敬洑西”微信服務號,能線上訂購民宿、飯店,購買景點門票、土特產等,享受“衣食住行”一站式服務。

“這個平台真是給了我們商戶一顆定心丸!現在通過平台訂我們酒店的人越來越多了。”黃女士說,讓洑西村享受文旅福利的背后“功臣”,正是農業銀行江蘇宜興分行。經過實地走訪,該行抓住商戶普遍反映的難點堵點,研發上線“誠敬洑西”微信服務號,並為每家每戶打造了“身份証”——“湖㳇碼”。游客掃描商戶門口的“湖㳇碼”,可以查看商戶誠信指數、組織管理、生活商圈等信息。

農業銀行持續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之路,通過創新產品、下沉服務,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讓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三農”等經營主體。

守護“銀發族”歲月靜好

從服務適老化改造到支持養老產業,金融機構正在加速構建全周期養老金融服務體系。

浙江省永康市東城街道英閣村的應阿婆,如今住進了村裡投股建設的養老院。這家養老院由英閣村村民入股,但建設時期村民入股后資金依然不夠,養老院隨即向當地農業銀行申請了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

農業銀行浙江金華分行鄉村振興金融部總經理楊耀威表示,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可通過綠色通道,在2至3個工作日內獲得農業銀行的低利率貸款,並給予利率優惠支持,降低養老院融資成本。

除了為養老服務機構解決資金周轉難題,農業銀行還通過金融知識普及等活動,幫助老年人增強反詐防騙意識,創新推出一系列養老金融產品。截至2024年末,農業銀行養老金融投資類產品共700余款,覆蓋了存款、基金、理財、保險、貴金屬等類型,推動居民由“養老”向“享老”升級。

智慧場景“點亮”生活

說到數字化金融服務,呼倫貝爾農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平打開了話匣子。

“以前收購高峰期容易出現資金缺口,耽誤下一輪物料供給。現在銀行推出的特色供應鏈融資業務,集團子公司能自主對外簽發‘e信’,讓產業鏈條中的上游供應商拿著‘e信’申請低利率融資,等銷售回款了再還款。這節約了我們內部資金的劃撥時間。”在郭平看來,這項金融業務的創新,幫助企業產業鏈實現了閉環。

農業銀行內蒙古呼倫貝爾分行分管三農業務的資深專員耿志強介紹說,“e信”是基於傳統票據業務和供應鏈金融的創新服務,通過在供應鏈融資平台“農銀智鏈”上線“集團保兌”業務模式,農業銀行可以基於“e信”為上游供應商辦理無追索權的保理業務。

如今,農業銀行手機銀行App已經逐步升級進入10.0版本。打造“數字+AI+人工”陪伴模式,通過運用數據持續優化業務流程、創新產品設計、加快服務迭代。同時,農業銀行利用AI技術,創新產品搜索交互方式,增強語音搜索及搜索結果精准化能力。此外,還依托95599視頻客服,推出線上線下協同交互的服務模式,通過操作界面、視頻影像、人工坐席三方同步協作,幫助客戶完成線上信息核實與交易服務。

(責編:喬業瓊、高雷)

特別推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