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金融研究院召開“人形機器人產融協同研討會”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為加大光大銀行對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服務支持力度,強化產融協同,10月28日,光大金融研究院在北京中國光大中心召開“人形機器人產融協同研討會”。本次會議通過產業解讀、市場分析、企業需求分享與互動研討,為光大銀行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安全與具身智能部副主任張蔚敏、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金融科技部產融合作市場總監李鵬毳,北京格靈深瞳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梓菡、產品總監王磊,北京配天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郭濤,方正証券研究所機械行業分析師朱柏睿受邀出席﹔光大集團戰略規劃部、投資與重組部以及光大銀行、光大証券、光大金控、光大理財等集團系統內多個機構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參會,圍繞產業與金融協同發展展開深入交流。
張蔚敏從國家產業規劃視角出發,系統梳理了具身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政策導向與未來趨勢,並明確未來著力點將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數據供給能力提升”“整機成本持續下降”“典型應用場景培育”“產業生態優化建設”“安全倫理監管強化”等六大方面。朱柏睿則深入剖析人形機器人領域國際典型企業的發展歷程、技術迭代進程,以及技術商業化路徑,並預判人形機器人技術將向“自由度提升、機體輕量化、靈巧手研發”三大方向迭代,為金融機構把握行業機遇、優化資源配置提供市場參考。
在企業實踐分享環節,格靈深瞳、配天機器人兩家企業結合自身發展實踐,全面介紹技術研發成果、特色產品體系及場景落地進展。其中,郭濤提出當前具身智能發展面臨“任務自主性、任務復雜度、變化適應性”的三角制約,其核心在於解決人機交互問題,但目前仍存在樣本數量不足、模型性能要求高、場景泛化能力弱等痛點,亟待通過未來技術突破逐步解決,為金融機構關注產業技術風險、匹配企業需求提供了實業視角的重要參考。
互動研討階段,與會嘉賓圍繞人形機器人產業現狀、演化規律、發展趨勢、對未來生產要素重構的影響以及產融如何深度結合等方面展開交流研討,初步形成五項關鍵共識:一是風險管理需緊密跟蹤技術迭代方向,重點關注科技企業新興場景的發展預期與潛在風險﹔二是金融機構可加強與國家產融合作平台的對接,精准捕捉企業需求,加大助企融資力度﹔三是金融機構可通過投貸聯動等綜合金融服務滿足戰略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需求﹔四是金融機構需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利用全鏈條信息數據實現批量獲客與精准服務﹔五是科技企業可助力金融機構改造傳統服務模式,共同推進AI+戰略落地。這些共識為后續金融支持策略制定、銀企合作需求對接、傳統金融服務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光大金融研究院院長馬波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本次研討會實現了“產業認知深化、企業需求捕捉、產融共識凝聚”三大目標。他表示,光大銀行將進一步深化相關產業研究,賦能業務發展,積極支持戰略新興產業﹔進一步完善行業交流平台,強化溝通機制,精准識別並積極對接客戶的金融需求,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有效性、針對性。
與會機構與企業紛紛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深化交流合作與產融協同機制。光大金融研究院將持續發揮“智庫”作用,推動光大銀行金融資源向人形機器人等戰略新興及未來產業傾斜,以產融協同之力,為國家新質生產力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光大動能”。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