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央企拿地就能抑制房价飙涨吗
王金涛 |
2010年03月18日09: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对老百姓而言,这种堪称天文数字的楼面地价简直是一场噩梦。
事实上,央企地王固然与房价飙涨有一定关系,但仅仅责骂央企则于事无补。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即使没有央企,房价依然可能继续走高。难道央企走了,就没有别的企业来当地王?在许多地方,当地王的并非央企,央企也有甘拜下风的时候。殊不知,不少外企、港企和内地民企实力丝毫不逊于央企。当然,央企当地王的确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因为央企花的是国家的钱,应该听命于政府,而政府反对企业抬升地价和房价。
不错,央企的投资者的确是国家,但央企进军房地产业的赢利预期也不容忽视。难道对于房地产,民企进得,央企就进不得?市场经济的原则是需求决定供给,只要房地产领域有利可图,就应该允许公平竞争。
但是,我们的确应该反思:为什么政府说了那么多狠话、做了那么多表态、出台了那么多政策,就是勒不住房价这匹野马的缰绳呢?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颇值得玩味“两会”期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土地出让的各个环节制定了更加严格和细致的要求,这项被称为“国19条”的政策,显然是对火爆楼市的打压。而政府正在鼎力兴建的公租房,显然也中和了一部分平民购房的意愿和热情。因此,重庆平均房价近两周内跌破每平方米5000元,跌幅达450元。然而,声讨房价的“两会”刚刚结束,爆竹一般的骂声还没有平息,重庆楼市又开始升温,成交均价现已升至5222元。
政策效应仅仅持续了不到两周,就被强劲的需求所抵消。事实证明,靠政策、靠声讨、靠说教显然不能拉低房价,我相信房地产商中有人身上“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但更不乏唯利是图的老板。如果强劲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那么房价在高位波动就是一个难以更改的事实。
只有减少需求,增加供给,才能扼住楼市的七寸。如今,各地都在大建公租房、廉租房,这是在供给上做文章。而降低需求,似乎是一个难解的方程式。
我认为,快速的城市化是制造房地产需求的原动力。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拥有15座超级城市,平均每座城市拥有2500万人口。到2040年,中国农村将只有4亿人,比目前减少5亿人。而这些农民工进城,首先拉动的就是住房需求。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治标之策显然难抑房价。
城市化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次浪潮,但城市化如果变成“大城市化”、“特大城市化”,那么许多城市的房价无疑会继续上扬。平衡产业布局,平衡社会资源,缩小大城市与县城和小城镇的差距,或许是抑制房价的治本之道。(王金涛)
(责任编辑:聂丛笑) |
相关专题 |
· 民生价格专题 · 评论 观察 |
热图推荐 |
|||
|
| ||
|
|
播客·视频 |
|||
|
|
资本市场热点追踪 |
·收评:反弹底气不足 沪指跌4点收报3046 ·午评:地产科技维持热情 沪指涨4点收报3054 ·开盘:两市小幅高开 沪市开盘报3053点 ·3月18日国内三大证券报纸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深市上市公司公告(3月18日) |
频道精选 |
|||
|
|
||
·理财:"80后"半年赚22亿 从木匠到亿万富豪的传奇 ·温家宝:要更多关注穷人 任志强成A股最贵高管 ·经管:发行大面额人民币节约成本 现在买房是在买泡沫 ·橙色:GDP算法有点看不懂 烟草局长背后的“辉煌” ·最贵高管任志强一年赚707.4万 农民1亿建皇帝公园 |
[一语惊坛]地方政府靠卖地还贷,国家GDP靠卖地提高,卖地万能? [论坛]局长们都有哪些事?·普通购房者被抛弃理所当然 [访谈]白庙乡党委书记谈财政公开·杨澜做客谈慈善公益事业 [辩论]代表:"回老家买房"您咋看?·周洋感谢妈妈错了吗? [博客]谁在公开和温总理叫板? 北京新地王扇了谁的耳光? [博客]周恩来说谁节操不如妓女? 女裁判为何要主动献身? |
无线·手机媒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