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财经,人民财经特别推出《财经麻辣烫》栏目,用财经的角度解读新闻热点,用简洁的语言为您讲述热点故事。
近日,《速度与激情7》的上映刷新了国内票房纪录,截止4月26日影片总票房达20.10亿元,仅15天便超越了《变形金刚4》耗时一个月取得的19.68亿元的总票房。近年来,类似《速7》的好莱坞进口分账大片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背后的商业运作模式是怎样的?客观的票房成绩中中国能赚取多少利润?今后中国电影资本的投资方向又将如何?(责任编辑:谭翀)
截至4月29日上午,《速度与激情7》累计观影人次5178.89万(数据不断更新中),是内地市场首个观影人次突破5000万大关的作品。据EBOT日票房智库统计显示,目前观影人次500万以上的影片中(票房均在1.5亿以上),国产片占98部,平均单部激发观众1128万人次;进口片占86部,平均单部激发观众1157万人次。国产片在2000-3000万档次中数量占优,而人次低于100万的影片偏多;进口片则有两部已站在4000万以上的绝对高地,把持着单片人次最大值。
好莱坞分账大片内地票房排行榜:1、速度与激情7:20.11亿;2、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19.79亿;3、阿凡达:13.83亿;4、变形金刚3:10.81亿;5、泰坦尼克号3D:9.48亿;6、钢铁侠3:7.68亿;7、霍比特人3:去而复归:7.65亿;8、星际穿越:7.51亿;9、X战警:逆转未来:7.24亿;10、美国队长2:7.21亿
好莱坞模式的核心在于它的商业化运作,唯一目的是盈利。当你翻看过去一年这个星球上最赚钱的电影名单,首先吸引你的是片名后面那一串阿拉伯数字:《速度与激情7》、《变形金刚4》、《霍比特人3》、《美国队长2》……在去年全球票房最高的10部电影中,有7部来自系列电影的续集。这些电影在中国等海外市场大受欢迎,加剧了好莱坞的一意孤行。《变形金刚4》全球10.91亿美元票房中,中国市场贡献了1/3,在整体票房上甚至超过了美国。
去年,好莱坞六大公司从内地赚走了近20亿美元的票房,这是一个巨大的而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市场——在不断增长的观影需求和缺乏优质本土电影的矛盾下,这些好莱坞“续集”大片成了观众走进影院为数不多的选择,也造就了新一轮的系列电影热潮。
在好莱坞六大发行公司中,二十世纪福斯在北美票房与公司收入上都排名第一,但最赚钱的公司却是迪士尼。根据记者的统计,迪士尼以17亿美元的利润超过15亿美元的福克斯排名第一,这也是华纳兄弟在最近五年第一次丢掉冠军的位置。
目前国内电影圈最热的一个词叫“IP”,即所谓的知识产权。通俗的解释就是,当你手中握有“哈利·波特”这样的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可以通过销售书籍、拍电视剧、电影,开发相关游戏、以及各种玩具等衍生品来赚钱,而对这套游戏玩得最好的就是迪士尼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冰雪奇缘》,这部2013年上映的影片仍然在2014年为迪士尼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它的原声碟卖出了大约350万张,而电影里的两位公主也取代芭比娃娃,成为女孩们的圣诞礼物新宠。
分账片是国外影片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形式之一,此外还有批片和合拍片。1994年开始,中国内地每年引进10部海外分账大片,加入WTO之后增加到20部。2012年之后再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14部特种分账片,所谓“特种”,即针对3D和IMAX电影的引进。特种分账片和普通分账片的最明显区别,就在于这部影片是否引进了2D版本。
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目前好莱坞片方能够在中国内地拿到的票房分成是总票房的25%。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所说的34部分账大片并非全部来自美国好莱坞,2014年34个分账片名额中,好莱坞占26席;2013年29席;2012年27席。由于受数额的限制,为了能够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很多好莱坞电影想尽办法,2013年在内地公映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以澳大利亚电影的名义进口的。
当下中国的电影公司不仅在自己家门口和好莱坞同台竞争,也在琢磨着与好莱坞“双赢”的好办法,然而一边是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一边是审核严格的“合拍片”标准。既然不能绕过严格审核的合拍片规定,包括乐视影业、华谊兄弟在内的电影公司,想到了一种更为进取的合作模式:到好莱坞去,直接投资好莱坞电影,就算不是合拍片,也能低调地把钱赚了。
华谊董事长王中军此前受访时表示,中国电影取得3亿~5亿元人民币票房便可称为大片,而好莱坞大片标准是3亿~5亿美元,相比之下海外市场仍有非常大的获利空间。本土影视公司借助资本力量,开拓海外市场寻求增量是必然选择。也有人认为来自中国的“热钱”大把涌进好莱坞,只是一时热潮,未必持久。单东炳不这么认为,“中国电影资本在海外投资比例,如果以中国经济体量来说,是不成正比的。在好莱坞,来自印度、韩国、日本甚至中东的资金都比我们多。”
乐视影业CEO张昭受访时也表示,未来大环境改变,逼着电影公司走出去,“2016年电影市场全面开放,这是当时中国给好莱坞的承诺,大门全开了,所有人都来了你不出去?没可能。早做准备早有胜算。”张昭认为,让一部电影成功走出去并没有意义,借机了解全球的电影市场,并展开全球的产业布局才至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