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对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扶贫贵在“扶智/志”,一个是智力的“智”,一个是志气的“志”。扶智这方面,学校的作用非常重要;而扶志气这方面,需要把中央的政策、理论、思想、实践真正地在田间地头,在农村的脱贫车间里去应用。这对于农民兄弟,对于西部的百姓来说,是特别实在而且有效的措施。
兰州大学在精准扶贫方面有一个号称“兰大特色”的扶贫模式,具体是如何做的?
“兰大特色”的扶贫模式借鉴了地方的经验,不断地演化而来。兰州大学建立了专门的扶贫体系,形成了制度,建设了机构,直接地面向贫困地区,有序地让兰州大学的教师、专家、学生、干部们发挥特长,承担责任,把所学、所想以及自己擅长的工作与帮扶贫困地区结合到一起。
目前,西部教育的具体现状如何?教育扶贫在西部是否有长期的推进措施?
在西部,教育扶贫从小学逐步贯彻到了规范的幼儿园建设,到了生产队的阅览室、党员活动室、农机站、兽医站,甚至是种植专业户的家里……扶贫不仅从人力财力进行帮扶,更通过传递教育来斩断贫困代际间传递。
西部教育质量的提高,会给我国的扶贫工作及未来整体发展带来怎样的益处?
教育对与脱贫来说,就像一颗种子,即便暂时埋在没有水的土当中,一旦有水它就会焕发。教育不仅能提高市民、村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基本素质,也会帮助他们从脚尖看得更远,甚至能看到山背后,看到河背后,看到天外的那片天地,这对每一个人的思想、格局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民族和贫困地区来说,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经济数据的飞跃,但恰恰是教育的温润,使得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提升,内心得到了充实。尽管素质的提升需要时间,但如果没有教育,即便给时间,可能也达不到。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对我国西部地区贫困县脱贫摘帽有什么影响或特殊意义?
《意见》对于现在在西部工作,曾经在东部生活过的老师和同事来说,有一种久旱逢春雨的感觉。对于脱贫攻坚来说,它既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的新启动,又是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支撑和引领。
针对推动西部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教育扶贫发展,今年两会您是否有相关的提案?对于未来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扶贫工作,您有什么样的预期?
这次的会议,我的提案和提议将围绕着教育和科技话题,结合新时代、新格局,在基础研究方面,给兰州大学和西部高校的学生们一个“全营养”的教育培养环境。未来西部的高等教育和教育扶贫工作,可以用“栽下梧桐树吸引金凤凰”来形容——甘肃和西部地区的未来,是一张丰富多彩的纸,这里是研究的富矿,更是锻炼心智的重要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