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产业创新则加速让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生产力。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做客人民网“人民会客厅”栏目时表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释放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让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科技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这个转化率还有待提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指出,科技创新讲究原创引领,产业创新则需要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由市场和产品来牵引。从资金到市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能够更敏锐地把握这个动向。
张连起表示,我国有大规模市场优势、场景优势,同时拥有最完整的制造业门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就是要构建以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和产业升级为核心的产业生态。
在刘忠范看来,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实际上只是个样品,把这些样品变成规模化的产品,这是一个重要的跨越。从规模化再变成市场化的商品,这是另一个跨越。要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里走出来,走向市场实际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新型举国体制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