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抢抓机遇,利用“绿电”的天然优势,下大力气谋划绿色算力产业布局。
在吉林科创“黑土地”上,长春正凭借深厚的产业底蕴、强大的创新能力、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充足的人才储备,在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在八里庙村,田长制信息公示牌就树立在田埂边,责任区域、田长姓名、举报电话一目了然。田长如何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从33天的手工敲制到54秒的自动下线,“时间”印证着一汽智能蝶变。
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中车长客供图。 高铁,中国制造的一张金名片。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铁大会上,中车长客携CR450动车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等产品实车参展,并通过沙盘、智慧屏幕等形式展示氢能市域列车等产品,吸睛无数。 从1959年在工厂尚未完全建成的情况下克…[详细]
走进吉林省辽源北方袜业集团织袜公司的生产车间,袜机轰鸣声中,彩色的棉纱线往来穿梭,织造、缝头、定型、包装……各个工序在流水线上有序运转。工作台旁,一双双袜子堆叠成“小山”,工人们在一排排机器间行走,争分夺秒赶订单、忙生产、抢进度,一派忙碌景象。 在这里,袜子各个细分品类的产品琳琅满目。“每天约有10…[详细]
一盘爽滑Q弹的木耳端上餐桌,你或许很难想象,这朵来自长白山脉的小食材背后,正涌动着一场怎样的产业革命。木耳告别“土房”,搬进智能工厂;凭着过硬“履历”拿下盒马、海底捞等“大厂”Offer ,身价倍增……走进“中国木耳之乡”的吉林省汪清县,我们一探究竟,从细节之处解密这朵小木耳蕴藏的“大梦想”。 细节…[详细]
一根丝,仅头发丝十分之一粗,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这根强硬的丝是碳纤维,以它为原料制作的产品,既能上天入海,也能日常使用。 还有一根丝,比棉绒更柔、比羊绒更暖、比鹅绒更轻。这根轻柔的丝是一种腈纶纤维,如今正广泛应用于纺织品领域。 “软”“硬”并行,始建于1959年的吉林化纤集团,始终围绕“丝”做文章…[详细]
图为吉林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门杰伟摄 盛夏时节,广袤的黑土地上,大片玉米随风摇曳起绿浪。吉林,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用全国4%的耕地,产出6%的粮食。这里的粮食商品率超过90%,全国每10斤商品粮,就有1斤产自吉林。 7月16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组在吉…[详细]
夜幕降临,山谷的古风情街游人熙攘,一幢幢“挂”在悬崖上的民宿亮起灯光……7月11日,记者来到近年来频频出圈的“网红小镇”江西上饶望仙谷景区,满满的活力扑面而来。不过,谁又能想到,十几年前,这里是一片废弃的矿山。 望仙谷有独特的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貌,曾经是省内有名的花岗岩板材生产基地,全乡有179条花岗…[详细]
嘿,朋友!你想象过吗?在距离大海几百公里外的长春,一列火车鸣着长笛,满载着崭新的“红旗”“奔腾”汽车,浩浩荡荡地奔向欧洲! 你没看错,这不是电影特效。这趟“长珲欧”班列,本地货源占比达到了惊人的100%!就在2024年,超过6900台吉林制造的汽车,就是这样坐着“专列”出了国,创下历史新高! 这简直…[详细]
7月14日下午,“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组来到位于吉林长春市的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车间里,一列列动车组整装待发,从这里驶向全国,走向世界。 图为中车长客国铁事业部装配产线。葛孟超摄 “中国速度”的背后,是始建于1954年的中车长客。中车长客是我国地铁、动车组的摇篮,搭建了动车组、…[详细]
齐氏布艺加工厂里展示的窗帘布。刘天亮摄 走进江西德兴市新岗山镇体泉村齐氏布艺加工厂,缝纫机针头在布料上快速跳跃,“嗒嗒嗒”声不断……打包区,工人们加紧把一块块制作好的窗帘布装进快递袋。 在村里,像这样的布艺加工厂还有20多家,此外还有1500多家网店,全村布艺等产品年销售量高达2.5亿元,体泉村成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