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抢抓机遇,利用“绿电”的天然优势,下大力气谋划绿色算力产业布局。
在吉林科创“黑土地”上,长春正凭借深厚的产业底蕴、强大的创新能力、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充足的人才储备,在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在八里庙村,田长制信息公示牌就树立在田埂边,责任区域、田长姓名、举报电话一目了然。田长如何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从33天的手工敲制到54秒的自动下线,“时间”印证着一汽智能蝶变。
红色研学、儿童乐园、徒步山道、田园民宿……对于一个小山村而言,这些标签能碰撞出怎样的精彩? 7月15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吉林省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揭开这个集诸多标签于一身的美丽乡村的全面振兴密码。 马鞍山村入口。 “马鞍山村的发展有如一部创业史。从泥土村、贫困村走来,到…[详细]
马鞍山村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过去,马鞍山是泥土村、贫困村,践行“两山”理念,因地制宜转型发展,如今已变为鲜花村、小康村。推进农文旅融合,不大的山村里,设有马鞍山村史馆、九台区红色教育基地两个展馆,记录乡村全面振兴的足迹,铭记烽火硝烟岁月。(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详细]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长春市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 “都市圈”,是个什么“圈”?简而言之,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城市为中心,与周边的城市相配合,形成一个交通互通、产业互联、公共设…[详细]
当夏天来到滑雪场,会是怎样的景观?落日冲坡赛、山谷音乐会、花海露营节……近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松花湖度假区热闹非凡。雪场换“夏装”,优美风光、多元业态、丰富体验让滑雪场的夏天别样精彩。(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详细]
“番茄不住在土里,而是住在‘别墅’里?” “养鱼、养虾的水,竟然是温泉水?” 是的,没看错!这些颠覆传统认知的农业场景,就真实地发生在吉林市的吉林卓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未来感十足的“植物梦工厂”,看看智慧农业究竟有多酷! 第一站:告别泥土,番茄住进“智能大棚” 告别“面朝黄…[详细]
【活力中国调研行】 ◎本报记者 滕继濮 魏依晨 付丽丽 朱 玺 文化、科技、产业相伴而生,古阁换新颜了、古方变新药了、辣椒产量高了……连日来,科技日报记者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江西各地,一路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 产业鲜活,农活变成“智力活…[详细]
“药不到樟树不齐”,每天,价值超亿元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医药产品从樟树发送到全国各地。 江西宜春樟树市,这个常住人口不到47万的小县城,凭什么成为唯一被中国中药协会认定为“中国药都”的城市? 拥有1800多年中药文化史的“这棵树”,又如何从古代的“药墟”“药市”“药码头”蜕变为现代化的中医药产业集群…[详细]
手持一把薄薄的起毫刀,挑起些许毛料,再用刀片均匀摊开压平,随后将之卷盖在笔芯上……7月8日,在江西进贤县文港镇,国家级非遗项目文港毛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鹏程,熟练地用散桌法工艺制作毛笔。 “出门一担笔,进门一担皮。”文港有着1600多年毛笔制作历史,但几经浮沉。清代到民国时期,毛笔制作四大名家中…[详细]
从几乎濒临消失,到焕新成为“宝藏村落”,钓源古村是如何“起死回生”?人民日报记者走进江西吉安钓源古村,探究传统村落的破局之道。 元宝形檐口天井、马头墙、青砖黛瓦,“七星伴月”水系,修旧如旧的150栋明清赣派建筑……一步一景皆有历史,一砖一瓦皆是传承。 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度建筑衰败, 成了村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