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企业家大会在北京举行

11月2日,以“广阔天地 有为正当时”为主题的“2025企业家大会”举行。“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启壮丽征程,“广阔天地”是高水平对外开放所连接的全球舞台,更是科技自立自强所开辟的创新前沿;“有为正当时”催促企业家把握历史机遇与扛起责任担当,更是呼唤企业家勇立潮头,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

查看详情>>

共话科技自立自强 建言企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由人民网主办的“人民财经论坛·2025企业家大会”11月2日在北京举行。在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对话交流中,来自交通信息、医药零售、云计算、电子科技、制药、生态能源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家代表分享观点见解。

查看详情>>

打通人才、技术、产业链路 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由人民网主办的“人民财经论坛·2025企业家大会”11月2日在北京举行。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以及企业负责人的使命”专题对话中,企业家代表纷纷表示,应进一步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才的系统融合,持续打通人才、技术、产业链路。

查看详情>>

庄聪生:民营经济"质"与"量"双双提升

“十四五”时期,我国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发扬爱拼会赢的精神,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充分发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作用,民营经济的规模总量与质量双双得到明显提升。

民营企业面对转型升级的中长期压力和现实困难,要看清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大势,要有“大显身手、正当其时”的魄力,面对困难要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要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就会赢的精气神。

民营经济发展未来有“四个无限”,即无限可能、无限希望、无限成功、无限梦想。民营企业未来更要坚定信心,提振精神,做乐观的长期主义者。

刘永好:发展痛点始终存在 直面困难能破局

“三不三要”准则应对传统产业转型挑战。“三不”即不焦虑、不躺平、不畏难,唯有直面困难方能破局;“三要”即要有信心、要拼搏、要转型,信心源于政策支持与市场潜力,拼搏需摒弃传统路径。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传统产业的升级关键在于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让产业更高效、消费者更受益、从业者更具获得感的具体实践。

民营企业家的担当体现在扎根大地、反哺社会。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民营企业既要带来技术与先进理念,更要激发乡村内生动力,通过培育基层带头人、赋能新农人,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泛群体。

朱书琴:锻造核心竞争力 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强大国家需要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支撑。站在新起点,要紧密围绕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锻造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企业创建路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更大担当与作为。

坚持技术立企、质量为先、全球化战略和自主品牌建设,持续强化技术、质量、品牌等长期能力建设;同时在变化中敏锐洞察、迅速响应,持续推动创新突破。

创新没有捷径,必须勇于担当、敢于突破,攻坚核心技术,追求全球首发。面对快速变化的消费趋势,海信不以价格竞争为导向,而是坚持以创新驱动需求,以新供给创造新市场。

刘科军:以文化铸魂等方式撬动产业变革

黄金珠宝行业要通过文化铸魂,从“符号嫁接”走向“价值重构”。构建以非遗技艺、国宝IP、时代设计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坐标系,通过“数字+文物+黄金”的融合让静态文化转为动态体验;组建“黄金文化出海联盟”,推动中国黄金文化与标准协同输出。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黄金珠宝行业转型的关键在于以数智化重构研发、生产、消费、服务全链条,实现从“工具应用”走向“生态交互”。

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中国黄金已制定“立足香港、面向东盟、聚焦中东、辐射全球”的规划,与港澳央企合作,通过免税、跨境电商等模式推动产品与文化标准出海。

赵立见:践行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将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至战略高度。医疗健康未来十年基因测序成本下降、新药研发效率提升的潜力巨大。

基因科技惠及人人仍面临三大挑战,破解这些难题,核心在于践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行业引领的基础,在基因测序仪领域要加快实现全自主研发,摆脱对外依赖,构建覆盖生命全周期的检测体系。

人工智能为基因科技突破提供了关键支撑,通过智能化工具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数据解读效率、规范临床咨询标准,能有效破解行业痛点。

钱晓钧:构建产业互联网 赋能数实融合

在产业互联网架构下,通过数字交易平台汇聚海量供需数据,实现对供应链多维度数据的实时分析,从而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将商流、物流、资金流整合为实时联动的数字网络。

针对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能力不足的问题,可通过模块化改造提供灵活、定制化的轻量级解决方案,并借助工业大模型对生产数据进行深度训练,推动企业从经验决策向智能优化转型。

通过全球协同与创新拓展产业边界,构建产业互联网推进路径。在采销端,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报关与质检报告的跨境互认;在物流端借助数字供应链平台打通跨境航运专线;在生产端通过复制国内数字云工厂模式,助力中小工厂实现数字化转型。

赵超:坚守临床价值 创新驱动发展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梯次研发体系,在重点疾病领域布局专利网络,推动中医药理论创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培育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针对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医药企业应积极参与普惠医疗建设。通过组织专家下沉基层、开展医疗帮扶等方式,助力优质医疗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延伸。创新“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实现健康帮扶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医药行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动中药、化药、生物药协同发展,促进传统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企业将社会责任纳入发展战略,建立系统化、可持续的公益机制,在服务人民健康中实现价值。

共话科技自立自强 建言企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打通人才、技术、产业链路 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