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降 手中活钱该往哪投?

李滨
2018年10月08日08:43 | 来源:华商报
小字号
原标题: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降 手中活钱该往哪投?

  一直备受投资者宠爱的,以支付宝为代表的各类宝宝类货币基金,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却让人很受伤。据融360数据显示,在国庆假期前的一周中,有74只互联网“宝宝”产品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25%,连续十周下跌,至去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但与货币基金收益率下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货币基金产品买入规模却不跌反升。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场内货币基金总份额为2861.54亿份,较年初增长105.53%。这一涨一跌中,透露出市场对于货币基金的不同态度。

  货币市场基金总数已达393只

  货币基金是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由基金管理人运作,基金托管人保管资金的一种开放式基金,专门投向风险小的货币市场工具,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开放式基金,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稳定收益性,具有“准储蓄”的特征。

  据了解,2003年12月我国第一只货币基金发行以来,既经历过股市低迷和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快速扩张期,也经历过宽松货币政策所引起的市场收益率下降而带来的基金规模收缩,其总体保持着平稳上升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进入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发展又进入了新的阶段,以支付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在消费、支付和理财功能的整合之上,使得货币基金相对于银行存款而言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将活期存款投资到货币基金赚取较高收益已成较为普遍的现象。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货币市场基金的总数达到了393只,资产净值达到8.4万亿,在基金市场规模的占比更是达到惊人的66%。

  银行自有资金增加

  导致理财市场收益率降低

  然而,当前的货币基金收益率,让人不甚满意。据融360数据显示,在国庆假期前的一周中,有74只互联网“宝宝”产品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25%,连续十周下跌。

  缘何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持续下降?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货币基金所投资的结构性存款一般是银行间的一些存款,这些存款是与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密切相关的,只要银行资金流动性出现紧张,那么银行间的存款利息就会不断上升,也就直接导致货币基金的利率上升。如果银行间的存款利息出现下降,那么货币基金自然不可能有一个高利率。从大环境来看,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货币政策下,7月初以来央行通过定向降准、MLF大规模净投放等操作已经向市场释放了高达万亿的流动性,在此情况下,银行自有资金显著增加,直接导致了整个理财市场收益率降低。

  未来收益率下行空间或不会太大

  对于未来货基收益率的走势,有市场人士表示,政策方面,货币政策继续宽松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短端利率对宽松的边际效应也在缩小。因此,货基收益率未来可能会继续震荡下行,但下行的空间不会太大。

  事实上,货币基金在当前市场中仍然具有现金管理和避险功能,是今年投资者规避权益市场调整风险的重要投资品种。随着货币政策宽松边际效应的减弱、短端利率的逐步企稳,未来货基收益率下跌空间并不大。“加上银行季末、年末考核也可能会阶段性造成流动性的结构性紧张,有可能导致在某些时段,货基收益率或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脉冲式上涨。”有的基金经理对市场表示乐观。

  市民手中活钱或回流银行理财产品

  “近段时间,放在货币基金里的收益越来越少,我在考虑拿出来做银行理财了。”国庆节前,市民王先生来到西安曲江雁翔路一家银行,查看最近的银行理财收益时,表示货币基金收益下跌,让他将目光重新转向银行。

  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作为活期存款的最佳替代品之一,货币基金兼具低门槛、低风险、高流动性等优势,是零用及急用资金最佳放置途径,购买货币基金的投资者并非只看重产品收益率。短时间内,如果没有更好的替代品上市,货币基金仍是投资者的优先选择。

  对此,某国有银行陕西分行高级理财师认为:受资管新规影响,今年银行的理财产品一直在进行净值化转型,其中有“类货基”之称的银行现金管理类T+0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基本在3.5%以上,最高的可以达到4.2%,投资者的购买意愿增强了不少。可以预见,随着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的规范,以及短期理财产品门槛的进一步降低,将迎来更多的资金从货币基金回流。 华商报记者 李滨

  不妨换个思路

  债券基金或有较好配置价值

  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受市场波动影响净值普跌,货币基金收益率走低,相对而言债券基金却因比较坚挺逐渐受到市场欢迎。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在经济下行、货币宽松的背景下,侧重中高等级投资品种、业绩表现稳健的债券基金,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目前的宏观环境,为绩优债券基金提供了较好的运作环境。景顺长城认为,监管趋严带来的信用收缩、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贸易摩擦影响出口等多因素叠加,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货币政策托底不会退出,开始转向实质宽松,社会融资数据将会出现企稳迹象;在需求下滑背景下,国内不具备全局通胀压力,债市运作环境较好。 华商报记者 李滨

(责编:仝宗莉、杨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