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生:首先,中國應該怎麼更好的加快發展直接融資,尤其是這種多層次、多元化的資本市場的發展,市場體系的建設。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不想承受大的金融危機和金融沖擊,保守的改革可能會比激進的改革要更符合我們基本的能力和水平。 |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昨天發布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規劃從完善金融調控、優化組織體系、建設金融市場等七個方面明確了“十二五”時期金融業發展和改革的重點任務。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進行分析。
張燕生:首先,中國應該怎麼更好的加快發展直接融資,尤其是這種多層次、多元化的資本市場的發展,市場體系的建設。另外,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非常重要。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是下一步金融發展的重要選題。第三,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目前已經基本上形成了雙向波動的、由市場決定的利率制度,下一步怎麼更加完善。第四,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的加快,人民幣走出去進程的加快,也都是金融的“十二五”的深化方面非常重要的問題。
中國金融改革現在不僅面臨著最佳時間窗口,更是最關鍵的時間窗口,關鍵是如何把文字規劃變得立體可操作。金融業“十二五”真正操作起來是否有難度?
張燕生:金融作為市場經濟體系的高端市場,它的每一個部分都不會太容易。金融改革意味著中國整體的經濟體制改革到了攻堅階段,因此要想容易做、容易成功都是不現實的。
有專家認為,有一個問題不好把握,就是一方面要防范金融風險,為實體經濟服務,這是金融業“十二五”主要目標之一﹔另一方面要金融創新。但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告訴我們,金融創新的風險很大,我們應如何權衡?
張燕生:中國的金融能夠始終如一地為實體經濟服務,這樣實體經濟的泡沫、風險、虛擬化程度等,相對都比較低,如西方的金融體系,華爾街和倫敦城會出這麼大問題,而加拿大的金融體系就沒發生這麼大的問題,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加拿大的金融,無論金融市場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都比較保守,他對杠杆率、虛擬和對泡沫實際上他有止損機制。因此,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不想承受大的金融危機和金融沖擊,保守的改革可能會比激進的改革要更符合我們基本的能力和水平。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