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銀行頻道

尚福林:新常態下的銀行業改革與發展

尚福林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2015年03月02日13:52        手機看新聞

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近日在《中國銀行業》雜志發表署名文章,闡述新常態下的銀行業改革與發展。

在去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銀行業系統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認識和判斷上來,更加自覺地認真分析銀行業的新常態特征,更加主動地應對新常態下的風險挑戰,更加積極地推動銀行業轉型發展,為銀行業發展注入更加持久的內生動力。

充分認識貸款增速回穩的趨勢 加快調整發展戰略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銀行業資產和利潤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也將調整為中高速增長。2014年銀行業貸款增速已降至13.5%,比前5年平均增速下降了6.5個百分點﹔商業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9.7%,比前5年平均下降了一半多。種種跡象表明,以往銀行業發展“水漲船高”的便利條件已經不再具備,增長速度回穩將成為銀行業的一種長期趨勢。

“事異則備變”。銀行業必須全神應對,主動作為,要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首要戰略選擇,提高信貸資金配置效率。具體可以從三方面研究應對舉措。一是由“講增速”向“講轉速”轉變。目前,貸款存量規模已經很大,但信貸資金流轉速度下降明顯。為此,要在加快資金周轉上做文章。要通過推動企業兼並重組、加強貸款期限管理、推進信貸資產流轉等多種手段,讓存量貸款轉起來、活起來,以轉速替代增速,以效率換取效益。尤其要重點關注產能過剩、低端落后、效益低下的企業中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益,盡快改變“轉不動、退不出”的信貸資金沉澱現象。二是由“講數量”向“講質量”轉變。實施業務轉型升級和發展模式再造,重點要放在強化公司治理、提升風控水平、健全運營系統上,切實提升發展質量,真正變粗放型發展為集約化經營。三是由“講佔比”向“講戰略”轉變。過去許多銀行拼的是規模、搶的是份額、講的是佔比、評的是排名,現在要實施發展戰略轉型,從片面注重“紅海戰略”轉向更加重視“藍海戰略”,改變圍繞現有市場份額過度競爭的傳統做法,充分利用國家戰略出台、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空間,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行制宜,調整發展戰略,直面新常態,開拓新市場,把握新機遇,謀求新發展。

充分認識存貸利差收窄的趨勢 積極轉變盈利模式

回顧近百年全球金融發展史,美國、日本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在利率市場化的初期都出現了存貸款利差收窄的現象。2014年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款利息淨收入佔營業淨收入比例為48%,比3年前下降了7.3個百分點。可以預見,隨著利率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利差將進一步收窄,利息收入佔比將進一步下降,那種做大規模吃利差的傳統盈利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了,必須轉變盈利模式。

轉變盈利模式必須把握正確方向。在美國和日本的利率市場化初期,部分銀行因無法承受急劇升高的存款成本,將貸款大量投向高收益、高風險的項目,引發“逆向選擇”,還有部分銀行廣泛將低成本的短期融資用於高收益的長期資產項目,造成資產負債結構期限的嚴重錯配。我們銀行業要引以為鑒,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多做挖潛力、強特色的事。

總的來看,銀行業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著力,直面利差收窄帶來的挑戰。一是要研究向管理要效益。強化精細管理,重塑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確保資產和負債之間在總量、價格和期限上合理匹配。二是要研究向定價要效益。提升產品定價和利率風險管理能力,通過構建有效的利率風險規避、分散、轉移和補償機制,實現利潤可獲得、風險可覆蓋、商業可持續的目標。三是要研究向風控要效益。採取有效措施提升資產質量,降低不良貸款佔比,避免不良劇增過度侵蝕利潤的現象。四是要研究向服務要效益。在美國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富國銀行深入挖掘社區和小企業業務,通過精細化管理、高質量服務和業務組合創新換來了新的穩定增長點,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啟示。要以效益驅動為導向,積極提升服務質量、轉變服務方式、細分服務市場、加快服務升級,為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化和綜合性金融服務,提升客戶黏合度。

充分認識社會融資方式轉變的趨勢 大力提升創新驅動能力

當前,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企業融資選擇正在發生明顯變化。比較明顯的趨勢是大集團向國際融資、大企業向市場融資、小企業向民間融資、新企業向私募融資,加之証券、保險、資管、基金等廣泛介入信貸活動,小貸、擔保、典當、第三方支付等越來越多地充當融資中介,使得傳統的銀行信貸受到擠壓。2002年我國社會融資總量中,人民幣貸款佔比為91.9%,而2014年已下降至41.2%。據統計,2014年末我國小貸公司和網貸平台貸款余額合計超過1萬億元。這些都表明社會融資方式正在發生明顯變化,融資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經濟體中都出現過金融創新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可以說,融資方式多元化是市場經濟體中金融業發展特定階段必然出現的產物,是一種階段性的常態。

形勢逼人,不進則退。銀行業必須加大金融創新力度,跟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步伐,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在融資多元化的潮流中贏得競爭新優勢,把握發展主動權。一是要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加強業務創新。要把握金融信息化發展的契機,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技術手段,打造數字化金融平台,鞏固物理經營渠道,延伸虛擬經營空間。二是要探索如何加強非信貸和表外業務創新。抓住居民財富增長、金融需求多元化的機遇,在加強風險管理和風險隔離的前提下穩妥發展財富管理、資產托管等高附加值業務,積極拓寬收入來源。三是要探索如何加強負債業務創新。通過金融債、大額存單、要約交易等多種手段籌集資金,提升主動負債能力。四是要探索如何加強信貸業務創新。在風險可控、期限匹配、合規經營的前提下,積極拓展業務范圍、增加業務品種,開辟新的盈利渠道。

充分認識不良貸款反彈的趨勢 切實防范化解風險隱患

金融資產質量是實體經濟運行的風向標。近年來實體經濟積累的一些壓力已經越來越多反映到銀行信貸質量上,典型表現就是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持續“雙升”。截至2014年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8426億元,已連續12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為1.25%,較年初上升0.22個百分點。要清醒地認識到,未來一段時期,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可能在金融領域進一步顯現。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凡事從壞處准備,努力爭取最好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面對風險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我們既要保持戰略定力,又要積極主動作為。從銀行業來看,既不能幻想不良不暴露,也不能指望通過隱瞞不良、稀釋不良、剝離不良等手段來減輕壓力,要立足自身、因時施策,在發展中控制不良,在盤活中降低不良,在處置中消化不良。一是要及時核銷不良。可以充分利用呆賬核銷條件放寬的政策便利,在確保賬銷、案存、權在的前提下,加大呆賬自主核銷力度,避免出現高撥備高不良並存的現象。二是要積極盤活不良。充分利用金融市場參與者的不同風險偏好,借助資產証券化、資產流轉,通過合理渠道向有條件、有意願的投資者出售不良貸款,“雙管齊下”,既分散風險,又盤活資金。三是要爭取重組不良。對已出現不良的企業,如果其項目符合產業政策、產品具有核心競爭力、長期能夠實現盈利,就不宜簡單地壓貸、抽貸、斷貸,可以在隔離和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通過收回再貸、展期續貸、並購重組等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保全銀行債權。四是要探索轉化不良。充分利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各省陸續成立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渠道,探索不良貸款批量化、市場化處置的有效機制。

充分認識“寬進嚴管”的趨勢 強化守法合規經營

從國際看,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銀行監管界實施了大量改革,在資本、杠杆率、流動性等領域出台了更嚴格的監管標准,寬管制、嚴監管已經成為全球銀行業發展和監管的共識。從國內看,隨著金融改革和金融法治建設的積極推進,更加強調依法監管從嚴、有效監管從嚴、監管標准從嚴、監管執法從嚴將成為銀行業監管的重要取向。

新年伊始,銀監會就啟動了監管架構改革進程,這次改革的核心是監管轉型。一方面,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體現“寬管制”的導向。將城商行、農商行等地方性金融機構的日常的市場准入權力下放給注冊地所在銀監局,會機關僅對法人機構的新設籌建和退出、重組改制和破產重整等3項進行審批。另一方面,完善監管體制機制,為“嚴監管”創造條件。將監管部門從11個增加到17個,使監管部門佔部門總數的比例提高至77.3%,新組建信托部、城商部、普惠金融部,聚焦監管主業,細化監管分工,優化分類監管機制,提升專業化監管水平。成立現場檢查局、審慎規制局,明確法規部承擔行政處罰、行政復議、法律審查的專責,提高發現和查處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分清會機關和各銀監局的風險監管責任,落實監管責任制,建立監管執行后評價和相應問責機制,把“嚴監管”落實到位。

可以預見,在“寬管制、嚴監管”的大趨勢下,監管套利的空間將逐步壓縮,依法經營的邊界將更加清晰,監管問責的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違規成本將不斷增加。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能再寄希望於通過“踩紅線”、“打擦邊球”、“走模糊地帶”等方式經營獲利,而是要切實規范經營,促進良性發展。一是要強化合規意識。要充分認識到合規就是效益、守法就是發展,自覺堅守合規底線,主動執行各項監管規定,落實各項監管要求,增強服從監管和接受監管的主動性。二是要強化風險主體意識。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堅持審慎經營和穩健發展,自覺肩負起防控銀行業風險的主體責任,各級監管機構也要履行好監督責任。三是要強化責任意識。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當好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表率,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本源,維護良好的社會金融秩序和地方信用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載於《中國銀行業》雜志2015年第2期)

(責編:賀霞、劉陽)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男版武媚娘不輸范爺男版武媚娘不輸范爺
  • 四千年一遇的中國美女四千年一遇的中國美女
  • 財評:上海自身更須加把勁財評:上海自身更須加把勁
  • 鋼管舞美女夜生活的另一面
鋼管舞美女夜生活的另一面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