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訊(首席記者 王潔)最近一段時間,如果投資者打開基金公司的網站,可以發現在股票型基金欄目下,昔日熱鬧的股基隊伍多數不見了。不少熟悉的基金,都悄悄地躲進了混合型基金類別中。
最近兩個月,不少股票型基金紛紛公告,轉型變身混合基金。本周,更是有多家基金公司開始了集體的更名之旅。股票型基金為何要集體“變臉”?
原來,8月8日公募基金這個重要的日子就要到了。《公開募集証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已於2014年8月8日正式實施,根據第三十條第一項原文“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於股票的,為股票基金”的規定,股票型証券投資基金的股票投資比例下限上調至80%。該法規給予股票型基金一年過渡期進行調整。
轉眼間,一年過渡期已經到限,股票型基金要麼變更類型,要麼改變倉位下限。而此前,股票型基金的股票倉位下限為60%。業內人士認為,80%的股票倉位下限,如果再遇上6月底、7月初的那一波極端行情,沒有對沖工具保護的股票型基金會輸得很慘。
於是,不少基金紛紛發布公告稱,在始終秉承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優先的原則下,擬不變更本基金的股票投資比例。而為了適應新的法規政策要求,變更股票型基金為混合型基金。
“這次原股票型基金大批量地調整為混合型偏股基金,是1998年以來我國公募基金行業規模最大的一次分類調整。”昨天,銀河証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由於調整對象是基金行業最重要的標准股票型基金,因此預計其將對基金銷售、投資者服務等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胡立峰表示,對於這些更名為混合基金的,銀河証券基金研究中心為此在混合型基金分類中單獨設置一類型——偏股基金(股票上下限60%-90%),以方便基金行業對這部分原股票型基金的業績進行比較。而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發現原來在標准股票型基金類型中的自己的某隻基金找不到了,可以直接去混合型基金——偏股基金(股票上下限60%-90%)這一欄目下直接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