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

盤活10億元理財產品 銀監會智囊建議設流通平台 

孟凡霞

2013年12月17日09:43    來源:北京商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銀監會智囊建議設理財產品流通平台 10萬億存量望盤活

  銀監會創新部課題組最新的一份調查顯示,近七成的投資者支持銀行理財產品實現流通,更值得注意的是,該課題組直接建議監管機構設立銀行理財產品的流通平台。在分析人士看來,銀監會官方智囊此時提出上述建議,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可流通可能性大增,而一旦此舉得以實現,目前高達10萬億元規模的理財產品有望成為可以隨時轉讓、變現的“活水”。

  銀監會創新部課題組公布的這份名為《銀行理財產品調查問卷統計分析報告》顯示,高達67.73%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支持理財產品的質押融資功能,理財產品應該實現可自由“轉讓”。對此課題組專家建議,監管層在理財登記系統中盡快開發受益權登記功能(即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份額登記),並實現與銀行理財系統的直聯,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理財產品轉讓或質押融資的相關部門規章制度,厘清業務流程,搭建轉讓平台。試點工作或許會從部分銀行、部分產品開始,然后逐步推開。

  這意味著,一旦這個建議得以實行,未來10萬億元的銀行理財計劃將會變成隨時可變現或進行質押融資的“活水”。

  過去五年之間,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快速膨脹,從最初的5000億元存量迅速膨脹至2013年9月末的10萬億元規模。然而,封閉式理財產品流通性較差,不能轉讓的問題始終困擾著投資者。

  “有意思的是,這個建議不是出自民間機構,而恰恰出自銀監會的官方智慧機構,這也不得不讓人揣測監管機構對於銀行理財流動性的態度。”分析人士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以余額寶為首的互聯網金融正在對銀行理財產品領域發起挑戰,兩種理財方式在流動性方面的差異最大。著名理財專家劉彥斌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理財產品的運作模式與余額寶這類貨幣基金截然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封閉式理財產品的流動性要略遜一籌,由於大多數理財產品都不允許投資者提前贖回,客戶急需用錢時隻能另想辦法。

  然而,理財產品實現流通、轉讓難以一蹴而就。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分析師表示,理財產品價值具有浮動性,尤其是結構性理財產品通常投向高風險領域,市場波動幅度相對較大,一旦市場行情突然下挫,可能導致理財產品價值大幅貶值。

  另外,目前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不夠規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往往為一個資產包組合,沒有詳細披露投資比例、動態調整等信息,非常不利於產品的流通及轉讓。該人士建議,短期內可以從保本類產品的流通、轉讓開始試點。(記者 孟凡霞)

(責編:章斐然、劉陽)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