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第3期 2014-4-10

股市信心来自政府决心 让市场因素决定股价

许维鸿 许维鸿

    2014年二季度伊始,中国经济和A股走势的争论,就再次成为全球财经焦点。资本市场关注的,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其核心是中国政府如何应对这种压力?是否会再次采取类似2008年“四万亿”的刺激计划?这也就是为什么落实到A股价格上,市场主流机构的分歧之大,远超媒体的想象!

    专业投资机构对未来资产价格预期的波动性扩大,对于宏观经济并不是一件好事。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正在面临转型升级。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劳动力价格的快速上涨,刘易斯曲线拐点和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是本届政府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一个稳定的资本市场环境,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金融机构投资者群体,是宏观经济跨越历史性难题的重要保障。

    中国股市历史上并不缺少中央政府的关怀,很多政策的出台也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为什么一直没有明显的成效?或者说,中国股市的信心到底应该来源于哪里?是不是像媒体所说的,国务院为了稳定经济召开了什么会议,出台了什么投资计划,A股市场就会上涨呢?我觉得,这显然是误读了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政策思路——往大了说这是在误导市场新政府在“穿新鞋走老路”,朝小讲是不专业,没有抓住资本市场运行的深层次规律。

    资本市场所期待的,是我们的政府切实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刚刚结束的两会再次强调的——让市场成为决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A股市场也不例外,其价格水平所反映的绝不应该是政府的态度,而是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因此,当李克强总理4月10日在博鳌论坛主旨演讲指出“不会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A股市场并没有引发剧烈波动,可见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日臻成熟,不是个别“黑嘴”能简单忽悠操纵的了。只有政府下定决心让市场因素决定股票价格,才能最终给予中国股市以信心!

    回到经济基本面,我依然觉得实体经济的企稳回升尚需时日。虽然中央银行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逆向调节的政策,例如增发地方政府融资债券、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普遍下行200个bp、加大高铁核电投入等等,可惜实体经济去产能的周期依然持续,“四万亿”所带来的坏账消化依然没有结束。因此,过去两个季度的社会融资总量增加,还是以“还债”为主,是一个“存量吃增量”的过程,新增的投资和消费并没有给经济带来扩张的动力——五年中周期经济增速的低谷和拐点,还需要一到两个季度才能确认。

    当然,由于上市公司盈利变化的周期,股票价格的拐点到来,往往会提前实体经济拐点一到两个季度。虽然本轮中国经济转型最困难的时刻还未到来,还需要我们的政府更加坚毅的努力,中国A股市场的行情、特别是中坚力量的蓝筹股行情,是不是正在悄悄的渐行渐近了呢?

    (作者系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业务总监、重庆市金融学会副秘书长、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

(稿件版权归人民网财经频道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