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换制度完善值得”不能这么算--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生命换制度完善值得”不能这么算

2013年01月10日08:25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 视点

  将生命与制度完善视作一笔值得的交易,这样的逻辑太过冷血。

  日前,河南兰考县民政局长等6人因袁厉害收养家庭火灾事件被停职,官方称火灾因住宅内儿童玩火所致。兰考县有官员表示,“7个孩子的生命,6名干部的担责,若能换来孤儿救助体系完善及社会进步,我感觉值了”。(1月9日中国新闻网)

  7名孤儿的生命换来救助体系的完善,“感觉值了”,这是一种怎样冷血的算计?兰考大火已经过去数日,相关官员也被问责,但是事后补救措施做得再到位,7个孩子的生命也无法挽回,这是无法消解的残忍事实。在生的权利面前,有什么资格说7名孤儿生命换来了救助体系完善是“值得”的?

  不容否认,重大事件倒逼政府建立完善机制,其中必然有代价。但是,我们首先应自省,这部分代价是不是真的无法避免?社会有没有可能提前预判到风险的发生?当风险发生,前置责任永远无法回避,如果我们无法在预判和防范上问心无愧,将生命与制度完善视作一笔值得的交易,这样的逻辑太过冷血。

  已发生的公共事件中,通常印证着这样的逻辑,不出问题就无视问题,出了问题就重新重视,等到警觉性疲软,制度的问题又被搁置起来,问题再次触发,一切回到原点重新来过。制度的修修补补,总在事故发生之后,领导高度重视,总是出现在事故的新闻表述里,社会为此支付的代价还少?谁又能说社会进步的增量能将这种代价折抵回来?

  生命是个体的最高主权,只要社会有清晰的风险防范和责任机制,又何须以生命来换取制度完善?毕竟,没有谁有义务为制度之弊埋单,也没有谁愿意做那群被不幸选中的人。“值得”一说,注定是外部的冷血立场,对7名孤儿而言,他们本就不该逝去,又何所谓值得?

  不管此次大火之后,孤儿救助体系就此得到了多大程度完善,社会获得了多大的进步空间,但需要记住的是,制度的调整,不是在完成一笔以生命权利对换社会进步的交易,而是在偿还制度之弊欠下的罪与罚,这是一场以社会深刻反思改进为终点的赎罪,在这场赎罪中没有值不值得可言。

  □熊志(媒体人)

(来源:新京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