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农民工的暮年安放何处(民生观)

雅  婷
2015年08月04日04: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曾经为“中国奇迹”添砖加瓦的劳动力大军的养老问题,社会应该给予充分关注

  

  改革开放后第一拨走出家门打工的农民工,日渐接近养老大关。对他们,社会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

  农民工吃的也是青春饭。超过一定年龄,工地上的活就干不了了。没有退休金可拿,如果也没有入养老保险,就面临“断了进项”的窘境。如果年轻时候家庭负担重,钱没攒下来多少,子女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养老”的问题马上就会浮出水面。

  从个人层面说,家庭的保障作用不可少,有计划、有意识的储蓄和保险意识不可少。说白了,要让人能挣钱,而且会安排养老钱。挣钱,依赖的是就业稳定和收入增长稳定,这依赖经济发展的大势;会安排钱,并不是那么简单,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比如,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一个原因,是农民工并不了解,或者疑虑:城里交钱老家领钱,靠谱吗?实际上,农民的新农保,城里居民的城居保,二者已经统一了,并且可以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互转化,实现了“不论你在哪里干,养老保险接着算”。

  从政府的层面说,兜底的制度要牢靠。这个牢靠,一是要有制度,二是要走下纸面。从建章立制的角度看,政府近些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前面所提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就是最大的受益群体。然而,在制度落实上,还需要下大功夫。比如,数据显示,建筑领域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不足4%,这个比例,制度的利好怎么发挥?只是农民工的意识缺乏问题吗?用人单位有什么责任?政府怎么督促?

  从改革的层面上说,养老保障也需要新探索。比如,有专家提出,城里人养老也不是依靠养老金,关键是有不动产等养老资产。“家有一套楼,养老不用愁”,农民工承包的土地,能否也成为养老的保障呢?地要成为保障,关键在土地的增值能够与农民共享,需要土地经营制度上的改革。

  总之,要未雨绸缪,帮他们托起一个安稳的晚年。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04日 13 版)
(责编:孙博洋、夏晓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