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资金安全是根本 提高收益是关键

养老基金入市 如何保证成为“放心钱”(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王俊岭
2015年08月29日04: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国务院新闻办28日举行例行政策吹风会,财政部、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就此前颁布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据介绍,2014年底我国养老金结余约3.5万亿元,可用于投资的约2万亿元。未来,相关投资将在银行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与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权益类产品之间科学搭配,同时,严格将权益类资产比重控制在30%以内,从而既保证资金安全,又能有效提高养老基金的整体收益。

确定多元投资原则

养老金结余遭遇“通胀尴尬”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办法》的出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有望缓解。

具体而言,在投资品种上,《办法》确定了多元化的投资原则,明确基金投资产品有20多种,遵循“不把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的原则;在基金运营上,将选择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等具有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经验,或管理业绩与社会信誉良好的机构来进行受托、托管和投资;在监管方面,将形成人社部、财政部全方位监督,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各司其责的协同监管机制。

“与中央统一运作的社保基金比,养老金不仅历史欠账较多,而且由于负担当期退休金支付,流动性压力较大。同时,各地养老金盈亏也不均衡,广东、江浙等人口流入大省相对富裕,中西部一些省份则比较紧张。因此,养老金集中管理、统一投资,提高增值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评价道,如果从CPI、企业年金收益率、全国社保基金的收益率、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4个指标参照来看,养老金的贬值越来越明显,通过入市来保值增值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选择。

救市托市不是初衷

那么,在近期股市连续下挫的时点推出此《办法》,是否有救市、托市的意图呢?专家指出,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性质、规模、分布以及投资流程上来看,对股市带来的短期利好相对有限,养老金入市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保值增值、缓解财政压力、确保民生福祉。

“股市走弱,确实容易让人联想到救市、托市,但实际上养老金本身能带来的资金量却相对有限。”董登新介绍,按照《办法》规定的30%上限,2万亿元的资金量只是一个理论值,在初期有可能只执行20%甚至更低的比例,与此同时,由于基本养老金分散在全国2000多个统筹单位的账户上,将如此分散的资金集中、管理、投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民生证券指出,养老金投资扩围是个长期推进过程,增量资金短期内仍难兑现。该机构表示,目前资金归集等相关配套细节尚未出台,出台后资金归集也需要时间,并且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企业年金的入市经验来看,从公布基金管理办法到确定基金管理机构名单一般是需1年左右,从确定基金管理机构签署相关委托协议到实际开展投资还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针对《办法》对股市的影响,分析人士认为,作为长期价值型投资者的养老金入市有利于改善国内股市的投资者结构,减少市场波动,将促进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稳定。

确保长期稳定回报

资金安全是根本,提高收益是关键。在吹风会上,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整个贯穿《办法》核心的主线就是基金安全,必须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游钧进一步指出,判断基金是否安全,应该看它的长期性、整体性,不能因为出现短期、暂时的波动,就产生不必要的怀疑。

“在美国,养老金计划主要是通过中央政府专门为其发放的特别债券来获取高于市场的收益水平。尽管这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却更好地利用国家财政的筹资能力。”董登新建议,未来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一方面可以通过股权投资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特别债券”的做法,实现多条腿走路。

业内人士表示,就个人而言,养老金要到几十年之后才用到自己头上,因此它是长期性的基金投资;但就整体而言,其支付压力还是大于社保基金,因此更应该平衡好投资期限、回报率及流动性的关系。“养老金入市,可以缓解财政压力,但其历史欠账及支付性质也要求要保证足够的流动性,因此在投资周期上应该比社保基金短一些。”董登新说。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